无标题文档
 
   

关于开展上海大学第三届研究生心理文化节的通知

创建时间:  2025/05/12  王明歌   浏览次数:   返回


关于开展上海大学第三届研究生心理文化节

系列教育活动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重要指示,进一步提升我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响应新时代研究生群体的心理需求,推动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培育学生热爱生活、珍视生命、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上海大学第三届研究生心理文化节,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研途逐光绘未来,五育润心共成长

二、活动时间

2025年5月—6月(部分活动可贯穿全年)

三、活动内容

各学院(中心)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智、体、美、劳相融合,通过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聚焦心理文化节活动主题,整合多方资源,引入校内外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力量,结合专业特色、发挥学科和资源优势,从“朋辈引航”心理骨干队伍建设、“心海遨游”心理健康系列讲座、“心桥共筑”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导学心语”师生谈心沙龙、“心晴向阳”心理健康团体辅导大板块,充分考虑研究生心理特点,设计并开展体验性强、互动性高、操作性强、各具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一)“朋辈引航”心理骨干队伍建设

活动对象:研究生心理领航员等心理育人队伍

朋辈支持是研究生重要的心理支持来源,心理领航员是研究生日常心理健康问题排查、初步缓解学生心理问题的有力助手。各学院(中心)可根据学科特点和实际需求,与相邻学科门类学院或区域协作联合面向研究生班级心理领航员开展专题培训至少1次,通过危机情景模拟演练、朋辈互助技能实训等课程,围绕研究生群体心理服务需求,整合校内外专业资源,提高心理领航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专业能力,更好地开展心理自助、互助及心理危机预警等。对于积极开展心理工作并取得良好成效的心理领航员,推荐参加上海大学第二届研究生“优秀心理领航员”评选。

(二)“心海遨游”心理健康系列讲座

活动对象:全体研究生

各学院(中心)结合学科专业及研究生群体特点,聚焦研究生所面临的心理困惑与问题,贴近研究生的实际需求,邀请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专家围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积极心理品质培育、情绪管理、压力疏导、人际关系管理等方面开展专题讲座,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关注和了解,助力研究生心理健康发展。

(三)“心桥共筑”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活动对象:全体研究生班级

各学院(中心)应充分发挥班级心理育人阵地作用,围绕研究生常见心理话题,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心理主题班会。结合科研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导研究生关注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常识。班会设计可融入“21天积极心理打卡”“科研心路故事分享等特色环节,邀请辅导员、班主任、心理领航员等担任引导者,帮助班级成员在轻松氛围中建立情感联结,激活班级心理支持效能,进一步增强班级凝聚力,让班级同学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深刻感知到班级对个人的心理支持。

(四)“导学心语”师生谈心沙龙

活动对象:全体研究生、导师

导师是研究生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的重要指导者和支持者,良好的导学关系能够促进研究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各学院(中心)需深度融合学术发展与心理建设,构建师生共育的成长生态。各学院(中心)可以创新设计“导学”系列活动,以学术场景为切入点,开展学术情绪卡牌、“导学下午茶”等导学活动,引导师生围绕学术理想树立、科研方向选定、学术生涯规划、科研团队协作等议题展开互动讨论,邀请导师分享学术生涯中的心理调适经验,与研究生展开深度对话,引导构建良好导学关系,助力研究生健康成长。

(五)“心晴向阳”心理健康团体辅导

活动对象:全体研究生

各学院(中心)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开展个性化的团体辅导活动,促进团体成员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可跨学院、跨学科、跨年级组织心理健康团体辅导活动,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和环节,增强同学间的互动,深化自我认知,有效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各学院(中心)可开展社交能量充电站、正念减压训练等主题活动,针对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多重挑战,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交流互动平台,引导学生释放情绪和压力。同时可开展一定的室外活动,如公园15分钟等,丰富心理健康团体辅导内容。

四、活动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策划。各学院(中心)要高度重视研究生心理健康建设,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之中,构建“五育并举,立德育心”的融合育人体系,积极组织研究生党建中心、研究生团总支、研究生会、研究生班级等学生组织策划相关活动。

(二)深耕特色,范式创新。在持续深化往届心理文化节建设成果基础上,各学院(中心)应充分发挥既有品牌活动矩阵优势,系统梳理往届特色活动的示范效应与辐射价值,聚焦“强特色、树标杆、扩影响”目标,深度挖掘学科特色心理育人资源,结合研究生群体认知规律与成长需求,升级打造心理育人品牌工程,形成可操作、可复制、能推广的有效经验做法,切实增强心理育人活动的学科辨识度与学生获得感。

(三)多维传播,总结推广。各学院(中心)要以本届研究生心理文化节为契机,做好活动总结提炼和宣传工作,对精品项目与特色活动进行宣传报道,相关活动纪念品、海报、横幅等体现“上海大学第三届研究生心理文化节”字样,扩大活动影响,营造学校研究生心理健康工作浓厚氛围。充分利用校园融媒体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营造关爱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五、材料提交

(一)活动上报

各学院(中心)要积极挖掘校内外相关资源,联动研究生党建中心、研究生团总支、研究生会、研究生班级等各类学生组织主体策划相关活动,鼓励与兄弟学院联合策划,在5月19日17:00前报送《XX学院-第三届研究生心理文化节系列活动汇总表》(附件1)至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邮箱。

(二)优秀心理领航员推荐

各学院(中心)择优推荐1名心理领航员参加上海大学第二届研究生“优秀心理领航员”评选,填写《XX学院-上海大学研究生“优秀心理领航员”申请表》(附件2),经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后,于5月19日17:00前报送至党委研究生工作部A600,电子版同时发送至指定邮箱。

(三)活动总结上报

各学院(中心)要认真梳理、及时报送《XX学院-第三届研究生心理文化节活动总结》(附件3),要求框架条理清晰,包含具体活动开展、典型案例分析等内容,同时报送3-5张精选活动原图照片(照片以内容概要命名,插入总结文档同时需单独打包至文件夹),于6月23日17:00前发送至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指定邮箱。


联系人:田老师,021-66134532

材料报送邮箱:ygb@oa.shu.edu.cn



上一条:关于开展“2025年长三角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论坛”活动征集的通知

下一条:关于第三届“上海大学研究生年度人物”评选结果的公示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