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翻译研究的历史导向

创建时间:  2015/10/29  郭慧梅   浏览次数:   返回

报告主题:翻译研究的历史导向
主讲人:王宏志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主任)
时间:10月30日(周五)下午1:30~3:30
地点:校本部J101
出席对象:专业研究生和相关外语教师
主办:外国语学院
简介:自1980年代文化转向的出现,翻译研究成为专门学术学科,西方出现不少相关的理论,但由于翻译研究学者主要从文学(比较文学)出发,因此,虽然他们在理论上强调译入语文化的背景,但缺乏历史视野,是现今翻译研究一大缺点。其实,所有翻译研究几乎毫无例外地属于翻译史研究,因为翻译研究其实就是翻译现象的研究,而翻译现象即是已发生事件,因而也是历史事件,因此,翻译研究主要就是翻译史研究,且应采取历史的导向。本文除从理论及实践方面去阐明这观点外,并以近代中英关系史上两个个案——马戛尔尼使团及第一次鸦片战争作为示例,解说翻译研究如何借镜历史研究方法,采取历史取向,取得真正跨学科成果。
王宏志,香港大学文学士及哲学硕士,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哲学博士,主修翻译及现代中国文学。现任香港中文大学人文学科讲座教授、翻译系主任、翻译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及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兼职教授及博导,《译丛》行政主编、《翻译学报》及《翻译史研究》主编。曾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文学院院长、人文与社会科学院院长、人文学科研究所所长、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人文学科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研究所副所长、香港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国际交换处副处长。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晚清以来中国翻译史、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香港文化研究。

上一条:创新驱动 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下一条:联合国第二届世界城市日系列活动之全球城市论坛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