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当代中国的性别研究:问题与反思

创建时间:  2016/04/14  郭慧梅   浏览次数:   返回

讲座题目:当代中国的性别研究:问题与反思
主讲人:董丽敏教授(上海大学/博士生导师)
时间:415日(周五)下午2:004:00
地点:校本部C512
分类:"语言文化与世界文明"系列讲座(一)
出席对象:专业研究生及全校感兴趣师生
讲座摘要:"性别研究"话语和思潮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的崛起,在今天看来,值得反思:一方面,"女性主义"话语在学院内的兴起,尽管经历了"女性意识""女性主体""社会性别"等一系列关键词的演变过程,但其核心要义始终指向了原子化"个人"的建构,从而与市场经济体制高度匹配;另一方面,社会生活层面的妇女实践,面对市场经济体制、单位制的解体以及全球资本主义的盛行,选择了"NGO"化的"社会组织"作为维权的基本抓手,这一选择与全球资本主义扩张形成了事实上的共谋。因而,中国的妇女研究亟待与本土传统重新建立关联,探索可以直抵不平等的性别秩序得以产生的政治经济根源的充分"政治化"的性别话语,才能焕发出应有的能量。
董丽敏,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主要研究领域:媒介、性别与20世纪中国文学。为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访问学者(2007.8-2008.2),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11)、上海市曙光人才计划(2008)。现为上海大学妇女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上海市婚姻家庭学会理事;北京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女性文化研究"特聘研究员。

上一条:带有固定效应的泛函线性模型

下一条:数据与决策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