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与信仰对话”系列之丝绸之路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创建时间:  2019/01/09  侯雅荟   浏览次数:   返回

活动地点:校本部J102

活动时间:2018-12-28 19:00:00

主题:"与信仰对话"系列之丝绸之路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地点:校本部J楼102室

时间:2018年12月28日19:00

主承办: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共青团上海大学委员会

主讲人:王双怀

主讲人简介

王双怀,男,汉族,1961年生,陕西铜川人。历史学博士,生态学博士后。现为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中国武则天研究会会长、西安唐代文化史学会会长、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中国历史地理和中国文化史的教学与研究。主持建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国古代史)及国家级视频公开课(灿烂的唐代文化)。被评为"陕西师范大学教学标兵"、"陕西省教学名师",荣获"宝钢教育优秀教师奖"。主持完成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6项。先后出版学术专著23部,参写著作20余部,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200篇。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社科奖十余项。热心社会服务,接受海内外多家电视台采访,作公益报告近百场,获"全国优秀社科普及专家"称号。


讲座简介:丝绸之路是古代贯通亚、欧、非三洲的交通道路。这条道路兴于汉而盛于唐,实际上分为陆上丝路和海上丝路两大系统。陆上丝路有绿洲丝路、草原丝路和海上丝路之分,海上丝路则分为西洋丝路、南洋丝路和东洋丝路。两千多年来,曾经有很多追梦者在丝绸之路上活动,从而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在物质方面,东西方的动物、植物和无生物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交换。在文化方面,中原文明与巴比伦文明、印度文明、埃及文明以及希腊、罗马文明也有了交际。这种交流对丝绸之路沿线的许多国家和民族都曾带来好处。


欢迎广大教师和学生参加!

上一条:基于图的图像分割算法

下一条:拓扑半金属的光响应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