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启思讲堂第三十七讲——《繁花》创作背后的关系
时间:12月4日下午15:00
地点:行政楼报告厅
主讲人:金宇澄,生于上海,青年时期赴黑龙江务农7年,回沪后做工人,文化宫职员。1988年任《上海文学》小说编辑,现为上海作家协会理事,《上海文学》常务副主编。主要中短篇小说有《方岛》《光斑》等。2012年在《收获》发表长篇小说《繁花》,获2013年首届央视"中国好书",2012中国小说学会—长篇排行榜"榜首","施耐庵文学奖"等多个文学奖项。
讲题简介
长篇沪语小说《繁花》获赞誉为史上最好的上海小说之一,甚至可与张爱玲和《红楼梦》相比。自《繁花》出世,地域文学的生命力应从新估量。多少年以后你要回过头来看上海,到小说里找就行了。
如果说《繁花》有什么野心的话,就是它建立了一座与南方有关,与城市有关的人情世态博物馆。金宇澄曾说"《繁花》的原型,经过死亡,经过消化与拼贴,已没有真正的对号入座的反馈了。"少年,成长,破灭,懦弱,欲望,死亡,写的都是极寻常的事,作者的慈悲也冷静,处处点到为止,余音不绝。即使繁花零落,死神到来,一曲终了,人犹未散。
让我们跟随金宇澄,一起走进《繁花》的世界。
"启思讲堂"是在上海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以本科生为主要群体开设的人文类讲座,以重拾基础教育中缺失的人文精神。不同于传统讲座,"启思讲堂"将始终坚持深层次的文化思考和精神追求,以启发式代替灌输式,用师生对话取代单向讲授,让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近距离接触人文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