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1月29日星期六上午9点,上海大学法学院青年法律援助服务团组织的5名同学在部长李丹薇的带领下到达上海市火车头体育场,与热心的唐律师和曹老师开始了每周一次的免费公益法律援助工作。
冬日的暖阳中行人往来,不时地对我们法律援助的简易"办公处"投来关注的目光,渐渐也有人坐到我们的对面,咨询起一些法律问题来,两位律师都耐心的倾听并给出相应的法律解释和建议,在座的同学也在一旁认真地关注眼前鲜活的教材,记录案情和当事人诉求,积累经验和专业知识。
两个半小时的法律援助下来,我们接触到多位市民的咨询,基本上都是涉及邻里纠纷、房屋动迁、婚姻财产、劳动合同等方面的民事案件,在两位律师的解答之下可以看到他们释然的表情,临走前微笑的和我们志愿者团队道谢,其中还有一位带着厚厚材料前来咨询问题的大妈,显然已经是我们的"老顾客"了。当然,也有个别市民向志愿者同学倾诉婚姻不幸的苦水甚至讨论中国法制欠缺的种种问题,虽然我们也无法给出有实质作用的建议,但安静地倾听足以让他们宽慰不少,志愿者们也能跟真切的感受到校园象牙塔之外的社会生活,书本以外的法律人情。
在同志愿者吃饭的席间唐律师与大家分享了他处理过的案件,以及他对律师职业和法律人生的执着和热爱,退休之后仍然闲不住,"做律师一直是我的梦想",给了我们莫大的激励。"我们已经老了,你们赶上了好时代啊!"唐律师说道。确实,四中全会的召开强调"依法治国",让无数法律人看到中国法制进步完善的希望之光,但真正法治之梦得以实现,依旧任重道远。小小的法律援助是我们窥见整个中国社会法律现象的一线缝隙,法律人的作用如何道路何方,还需我们更深的观察和思考。
法学院 罗阳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