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远离毒品 珍爱生命—法学院师生走访上海强制隔离戒毒所

创建时间:  2015/11/04  王雅祯   浏览次数:   返回

11月28日上海大学法学院老师林建玲、研究生辅导员侯文婷以及研究生张文静、李玄尧作为代表来到了一个神秘而又神奇的地方——上海强制隔离戒毒所。上海强制隔离戒毒所作为上海大学法学院的共建单位之一,是上海市唯一的一所由公安机关管理的强制戒毒所,承担着繁重的脱毒治疗任务。 
戒毒所的民警热情接待了法学院的师生,戒毒所的政委详细介绍了该所担负的责任、工作流程和戒毒人员的生活情况等。政委介绍说上海市所有被查处的吸毒人员会先集中到该所进行一个月的脱毒治疗,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分流到其他戒毒所。所以上海强制隔离戒毒所承担着检查分流、教育矫治和禁毒宣传的任务。
政委接着介绍,国家规定的强制隔离戒毒期限为两年,有些戒毒人员会想方设法逃避治疗,这其中包括吞咽笔、牙刷、厕所踏板等自残行为,发生这种情况后,戒毒所内的民警和医护人员会先帮助戒毒人员排出异物,同时高度注意日常生活用品的使用,以求避免造成严重的后果。戒毒所的政委介绍说由于禁毒形势严峻,该所接收的戒毒人员呈上升趋势,原本设计居住6-8人的房间,现在居住有10人或者更多,人数的增加会使空间变小,人的情绪变得冲动,为了解决此项问题,戒毒所的民警根据各个戒毒人员的自身情况合理的安排房间和床位,刚进戒毒所的戒毒人员一般被安排在靠近屋门的位置以便于观察,年龄大的和身体有残疾的戒毒人员一般被安排在下铺,这充分体现了戒毒所的人文关怀和周到细致的考虑。
政委告诉他们,对戒毒人员是采取中医理疗、药物控制、运动康复、饮食调理和心理治疗的综合治疗措施。特别是在医生安排上,创新运用社会资源和三甲以上大型医院合作,由医院派出经验丰富的医生到戒毒所工作,弥补了戒毒所中青年医生的不足。由于公务员严格的考试选拔制度,再加上戒毒所工作任务重,责任大,能够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工作人员都是精英。
接下来戒毒所民警带领法学院师生参观了戒毒所展览馆,在展览馆首先看到习近平主席和其他国家领导、市领导视察戒毒所的照片,以及戒毒所获得的各项国内、国际荣誉。民警向大家介绍了近年来禁毒形势,并播放了戒毒所的戒毒宣传片。通过民警的讲解,法学院师生们第一见到了传统毒品鸦片和新型毒品海洛因、冰毒等,还有吸毒人员制作的各种吸毒工具和自残用的凶器。民警警示大家,毒品是万万沾不得的,尤其是不能仅仅因为好奇心而去吸毒,因为根据他在戒毒所的工作经验,毒品只要吸食一次马上成瘾很难戒断。毒品能极大摧毁人的意志力,对于长期的吸毒人员,其身心健康已遭到严重破坏,会变的神志不清、六亲不认,由此便会发生吸毒丈夫无故砍杀妻子等社会悲剧,所以一定要远离毒品,珍爱生命!接下来,展览馆通过展板的形式展示了戒毒人员的生活场景和矫治过程,让我们充分了解了戒毒所的戒毒工作。
最后,他们一共参观了戒毒人员的生活区域和活动区域。当时所有戒毒人员正在观看电视节目,在宿舍内的戒毒人员坐成两列,精力集中而表情认真;在大厅里的戒毒人员也按照一定的次序端坐观看节目。他们还参观了监控室,在里面通过显示屏可以清楚地看到各个角落的活动。同时还有单独隔开的审问室,保证戒毒人员的隐私权利。整个区域是秩序严格,功能完备,安全卫生,能够充分保障戒毒人员的法定权利,为他们下一步的教育矫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观结束后,师生们都表示这次学习收获很大。日趋严重的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灾难。毒品的泛滥直接危害人民的身心健康,并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巨大的威胁。吸毒是一场可怕的悲剧,我们应该远离毒品,不要让那些贩毒分子有机可乘。上海强制隔离戒毒所不愧是全国标兵强制隔离戒毒所,它应该带给更多的同学教育意义,同时戒毒所的民警也会表示今后会和上海大学法学院长期合作,经常来校园里进行禁毒宣传。
法学院14级研究生 李玄尧 供稿

上一条:“Secure our digital society”学术报告成功举办

下一条:“毕业那些事儿”——法学院2016届硕士毕业生年级大会顺利举行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