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程序公正与司法正义——记“法学与法治国家的建构”演讲季第七讲

创建时间:  2017/05/19  李棣森   浏览次数:   返回

        2017年5月11日晚6时,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法制宣传教育联席会议办公室主办,由上海大学承办的"法学与法治国家的建构"演讲季第七讲——以"程序公正与司法进步"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在上海大学本部J201教室成功举办。讲座由上海大学法学院院长李凤章教授主持,现任华东政法大学校长叶青教授主讲,并邀请到上海纽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方正宇律师担任对话嘉宾。

        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中,叶青教授和方正宇律师深入浅出的演讲,使得原本高深莫测的内容变得活泼生动起来,为法学院研究生带来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 此次讲座共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由主持人即上海大学法学院院长李凤章老师进行讲座前的致辞,并介绍了主讲人叶青校长的任职情况。叶青教授致力于法学事业并且坚持不懈的精神深深震撼了在座的每一位研究生同学。 接着,叶青教授正式开讲。演讲伊始,叶老师带领与会师生回顾历史变革中的审判方式,讲述并评价了了从文革期间到现代各阶段的刑事诉讼程序以及审判模式。其次,讲解了司法办案程序的演进,以诙谐幽默又夹杂着俏皮的上海方言的方式,从比较新旧法条的角度出发,讲述了死刑执行方式的演变,明确如今对于死刑的适用条件上更加苛刻,对于死刑犯人格尊严的保护方面愈来愈文明。比如叶教授提到,雷洋案之后,公安系统更加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在这种历史发展的比较中,对于司法进步的认知也潜移默化地扎根于每一个学生的心中。最后,叶教授介绍了程序法制的新发展。针对国家正在稳步推进将反贪反渎职能从检察机关分离出来,将这两项重要职能赋予新设立的"监察委"的情况,叶教授也提出如何将监察委的调查权和检察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权利进行衔接这一现实问题。这种提问也值得每一个法律人的深思,需要国家进一步配套机制的完善。 在叶教授个人演讲结束之后,方正宇律师和叶教授进行交流对话。如果说叶教授的演讲侧重点在于介绍司法进步以及司法演变方面,那么方律师重点是从程序公正角度讲起,以一个辛普森案引出第一个问题——"我们所坚持的程序公正是否只是表面"。这个问题,引起了现场听众的沉思。接着,从影视作品《人民的名义》出发,抛出第二个问题——"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否包括行善的权力"。方律师认为,不仅是恶的权力,行善的权力也应当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才是程序公正的本质。最后,方律师从庭审直播的角度,从正反两方面说明程序公正越来越需要公检法三机关贯彻落实,同时也告诫法律人在自媒体时代,更要讲究程序。对于以上的讲述,叶青教授作了详细点评,在肯定方律师的基础上也增加了自己独到的见解。通过叶老师和方律师的谆谆教导,现场听众收获颇丰。 最后的提问环节中,有同学就公检法机关对公共事件应当如何提意见、如何表达看法提出了相关问题。叶教授指出发表意见是每个人的权利,但同时,公检法首先要有自己的职务意识,要经得起舆论监督。在正视舆论监督的基础上保持自己的定力,发表意见必须要有自己的职业操守以及法律理性。另外有同学提出,如何看待监察委的成立。叶教授认为监察委的建立属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是国家全面从严治党的体现。通过顶层设计使得分散的权力得以集中,遏制腐败问题的出现。最后,李凤章老师进行会议总结,并表达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强调理性的重要性,告诫我们程序正义需要在说理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讲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走向尾声,同学们似乎仍然意犹未尽。对于如何认识程序公正,如何看待司法进步等方面的讲授,带给了同学们醍醐灌顶之感。

 法学院研究生新媒体团队 陈煜威 供稿

上一条:百舸争流,千帆共进——共青团上海大学法学院研究生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海大学法学院第十六次研究生代表大会顺利举行

下一条:我部16级研究生党支部与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生活交流活动顺利开展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