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10月22日下午3点,在校本部东区机自大楼9号楼322室,陈关荣教授以近四十年的学术经验为例,以讲述古今中外一些相关历史故事的方式,从个人的视角来阐述学者求学治学的态度和方式以及一些教学心得,给机自的师生们开展了相关讲座,旨在和年轻学子们交流分享。
此次讲座上,陈关荣教授用前人的事迹以及自身的亲生经历具体阐述了如何"求学",如何"治学",如何"教学"。
对于求学,陈关荣教授认为主要的因素就是刻苦和谦虚,以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来解释什么是"用功",求学之路漫漫修远,励志勤学刻苦磨炼才能促进青少年的成长进步。并强调学子们需要正确区分"考试"与"求学"。"考试"只是一块敲门砖,更主要的是"求学"。
对于治学,陈关荣教授认为治学是一个质疑与创新的过程,其根本在于创新,并强调态度在这个过程中的重要性,提出了三个"治学",诚信治学"、"严谨治学"、"认真治学"。
倡导良好的学风,德学兼修,一直是我院倡导的治学态度,更是在致力于打造一个诚信科研、严谨治学、追求真理、崇尚创新的良好科研氛围。并且鼓励学生培养多方面兴趣,广泛阅读,举办多场讲座报告,例如伯时会堂,泮池言学等,让学子们能够接受更多各方面的声音,集思广益,鼓励学子科研创新、勇于探索、深度思考,培养学子"潜心涤虑、专心致志、珍惜时间、锲而不舍、矢志不移、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
对于教学,陈关荣教授认为"教授=教+授=渔+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最后,陈关荣教授以孔子和苏格拉底的两句话结束了此次的讲座——"吾有知乎哉?无知也",和"我比别人多知道的那一点,就是我知道自己是无知的。"以告诫学子学海无涯,知道自己的无知比知道更重要。
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为讲座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会后依然有许多学子积极地向陈关荣教授询问各种有关"求学"的问题,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严晨晨、樊嘉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