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上海大学法学院研究生会社会实践部有幸能够与"王友春工作室"共同参加彭浦新村公益志愿活动,牢记本部门"以我所学,凭我所能,帮助社会"的宗旨,共同进行法律援助活动
今天上午九点,上海大学法学院研究生会社会实践部的九位成员准时来到彭浦新村党建服务中心进行法律援助,王友春老师很热情、耐心地给我们讲解了社区的志愿者工作的特色以及工作中常常遇见的社区居民的常见问题。
志愿工作时间为一个半小时,我们九人分为两支队伍:一支队伍在上海大学青年志愿者团摊位为社区居民提供咨询服务;另一支队伍则负责在社区街道发放法律援助宣传手册,对我们的法律援助服务进行介绍。
在法律援助期间,居民们都会有不同的问题进行咨询,志愿者们也都耐心听、耐心解答,对于自己可以回答的则耐心给居民们建议或者为其解除疑惑,遇到自己不能解决、不能把握的则请教王友春老师。王友春老师强调,对待法律援助,我们尽量为社区居民一些法律建议,给他们一个可以解决困难的路径;在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的同时,我们要谨言慎行,争取为社区居民找到合适、准确的答案、建议,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通过这次活动,又进一步了解了彭浦新村党建服务中心的法律援助工作,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王老师助人为乐的精神也深深地影响和感染着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王友春老师对法律援助工作的热爱,志愿者们也都积极地同王友春老师交谈,细心听取王友春老师的忠告、建议和经验。在这次的法律援助实践活动中,大家又一次获得了到了实践带来的宝贵"财富"。
最后,活动结束以后,王友春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彭浦新村党建服务中心,了解到彭浦新村已经有60年的成立时间,这里记载着他们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记录法律援助的每一个时刻,让法律援助的精神传承下去。
图文:王晓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