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12月19日下午一点半,机自学院于伯时会堂举行了一次讲座。本次讲座邀请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教授关存太博士进行了一次学术报告。学院副院长彭晨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讲座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讲解脑机交互的应用进展,第二部分是传授科学研究心得。
关存太教授及其团队发起并创立了投资一亿新元的新加坡康复研究院(RRIS),首创脑机接口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关教授用通俗易懂的例子向现场的老师和学生们介绍了脑机接口的概念、应用、发展前景及存在的问题等。脑机接口的器材能让瘫痪的中风病人通过脑信号与电脑沟通,在屏幕上书写文字,甚至自行指挥机械手臂移动四肢,进行物理治疗。人脑与电脑的沟通界面还可以开发赛车游戏,让注意力不足过动障碍症的儿童通过脑信号操控车子,借以改善病情。关教授着重从恢复、增强和改善三个方面介绍了脑机接口的应用,无创脑机接口技术已经被神经工程学、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证明是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疾病的一种非常有发展前景的非药物方法。最新的研究、开发和临床试验已经证明了脑卒中康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治疗、认知训练和心理健康等脑机接口技术的巨大潜力。
关存太教授认为科研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当某些学术方向"陈旧"了,就得自我调整方向,科研生涯才不会停滞。他说自己在研究BCI的初期,读了好几百篇文献,一直查阅学术词典,也积极同专家交流学习,会在医院等待一整天,只为和忙碌的医生谈上20分钟,寻求思维碰撞的火花与创新的想法。"科研工作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开始的8到10年必须下苦功吸取学术知识,才能成为专家。过后则须紧跟最新的学术研究和文献。" 谈到个人经历时,关教授很喜欢"The winning project shows a rapidly advancing application of BCI systems: tools for stroke rehabilitation. In near future, many groups will work on this topic."这段话。想必在2010年时,这段话于他及其团队都是一道曙光,一抹暖阳,一种希望。脑机接口的应用将会快速发展,这无疑是对BCI科研团队最好的激励。关教授希望科研人员对研究必须要有热忱,因为一旦解决问题的兴奋是难以言喻的。学术文献和产品,是评定科研人员成功与否的重要准则,最重要的是,学术贡献必须造福人群,也有让学术界引用的科学价值。
关教授的演讲引得现场的专家学者和同学认真做笔记与拍照记录,大家在提问环节时踊跃提问,关教授一一悉心解答。通过这次的讲座,相信机自的部分老师与研究生更明确了自身的科研意义与目标,在今后的科学研究中乘风破浪,勇攀高峰!
戴佳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