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理学院数学系硕士研究生第五党支部举办“人工智能发展简史”主题分享会

创建时间:  2016/05/13  陈叶   浏览次数:   返回

5月8日下午3点,于宝山校区G601教室,理学院数学系硕士研究生第五党支部举办了"数说生活"系列特色活动第一次主题分享会。从2012年在ImageNet比赛上,Geoffery Hinton小组应用深度学习方法刷爆图像识别准确率,到近期的Google AlphaGo在围棋比赛中战胜李世乭,人工智能在短短的几年里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那什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又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王阔同学为大家分享了"人工智能的发展简史"。
人工智能是基于计算机科学来模拟人的学习、思维过程、意识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王阔同学完整地讲述了人工智能从无到有到成熟到广泛应用的历程。人工智能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末到50年代初,神经学、控制论、计算理论等方面的进展促使了人工智能的诞生;在随后的20年里,是人工智能的第一次繁荣,70年代初,受限于当时计算机性能,人工智能遭遇了第一次低潮。到了80年代,计算机方面的进步、新型神经网络(Hopfield神经网络)的提出以及BP算法的产生,使得人工智能迎来了第二次发展高潮;好景不长,由于资本市场对人工智能的过度吹捧造成泡沫破裂引发了第二次低潮。90年代以来,多个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的跨越式进步带来的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产生,使得人工智能从理论到实践正一步步走向成熟。
数五支部的同学均是统计学专业,平时的学习研究也都涉及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因此本次报告也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毛宁同学结合平时学习研究,认为人工智能的本质在于人,理解了人的智能的建立过程,那高度‘智能’的人工智能也便建立了起来;李鹏翔同学认为人工智能的实现在于感知以及反馈修整,感知即对于外界的感知,反馈修整即在不断的感知过程中可以结合旧的感知与新的感知不断调节自身以适应外部环境。
活动在大家的热烈讨论中落下了帷幕。通过此次主题分享会,同学们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过程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同时本次活动也促进了数五支部同学的学术交流,为以后"数说生活"系列特色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理学院数学系硕士研究生第五党支部    王阔

上一条:“青春无限,勇于挑战”暨“挑战杯”经验分享会主题团日活动

下一条:上海大学第十四届研究生学术节圆满闭幕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