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7日下午两点,为了使理学院研究生更好地了解理学院毕业生流向,尽早并且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理学院研究生团总支在宝山校区Ha 102室举办了一期毕业发展交流会,理学院研究生专职辅导员郭晓光老师出席了此次交流会。郭老师为同学们精心挑选,并诚心邀请了8位理学院优秀毕业生代表为大家做经验分享,以示学院对研究生毕业前景的重视和关心。
交流会开始,理学院研究生团总支书记汪姝含介绍了此次交流分享会的目的及意义,并且逐一介绍了分享嘉宾。
随后,嘉宾依次上台做经验分享。来自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的胡玲芳已成功申请到美国东北大学攻读博士,她结合自身经历给大家讲述了如何做好出国深造的准备工作。对于学校的选择,她强调,导师的推荐很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需要自己多去了解,选择适合自己的;对于考雅思或者托福,学姐推荐报补习班学习,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减轻自己的科研压力,而且能有计划地去学习。
理论物理专业的王灿灿即将成为上海市西林中学的一名教师,她主要从上海教师入编基本流程,简历的制作,面试及笔试问题,考试内容四个方面进行分享。目前,考取上海市教师编制本地生需要本科生文凭,而外地生则需要研究生及以上文凭。面试有试讲和说课两种形式,试讲居多。试讲时,当场告知题目,并有半个小时左右的准备时间。笔试市考只有一次机会,区考一般有两次机会。
理论物理专业的杨硕在求职时历经了迷茫期、探索期、收获期三个阶段,最终获得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offer。他提出,如果打算毕业后直接就业,那么在研二时就要提前整理好小论文,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参加实习,积累工作经验。另外,学长提醒大家在秋招春招时大量地投递简历,切记不要因为自己的专业限制自己的求职范围。
来自计算数学专业的付友花有着丰富的求职经历,她说"相信自己是成功的第一步"。她在2017年7月电话面试,8月网申,9月面试,11月拿到三个offer,最后她选择了互诚(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经历众多的面试之后,她总结出以下几点:1、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亲戚朋友可以内推的尽量内推;2、海投不可取。身为理科生,大部分精力还是在科研上,海投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终不见得有好的结果;3、失败中总结经验。每一次的面试对于自己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经历,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才能有下一步的成功。
身为固体力学专业的陈柳燕选择了联想(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从事信息技术方面的工作,跨专业就业的她给我们带来了几个问题:"你为什么选择这个行业","你的专业似乎不太符合这个岗位,你是怎样想的"、"你以后的职业规划是怎样的",想要跨专业就业的你可以回答这些问题吗?
有机化学专业的许娇娇即将入职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她首先给大家介绍了一些就业信息平台,例如应届生网、上大就业公众号、携程无忧等。在进行网申填写个人经历信息时,应紧紧围绕"时间、机构、职务、职责、业绩、收获"这六大要素写。准备笔试时,可以参考历年考题或者公务员考试综合素质部分试题。在面试时,不要简单重复自己简历上的内容,要根据自己的优势进行归纳总结,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自己的经历,拉近与考官的距离。
有机化学专业的周丹丹即将入职上海源奇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三年发表两篇文章的她总结道,科研过程中心态调整好,要及时与导师进行交流沟通,在毕业时要对得起自己的三年时间。
凝聚态物理专业的刘昌勤已成功考取复旦大学博士。讲到他考博的初衷:一是自己要有兴趣,这样才能更好地继续自己的科研;二是要有进一步丰富知识、提高自己的动力。在联系导师时要注意时间节点,研二暑假之前要通过邮件方式的联系博导。博导的选择建议通过导师推荐,一般需要专业相通,方向一致,这样就不需要额外花费时间打基础。
对于同学们的疑问,嘉宾耐心地一一解答。"考博的动力在哪里?""跨专业面临的压力有哪些?""怎么排解面试过程中一次次失败带来的负面情感?",这些是大家问的比较多的几个问题。
有许多本科生为了逃避工作选择考研,又有许多硕士研究生为了逃避工作选择读博,但是博士的生活和硕士的大有不同,你要有较强的抗压能力,同时还要善于排解压力。对于跨专业就业,如果你实在不想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或者对于其他专业特别感兴趣,你可以选择跨专业就业,但是你将面临的是所跨专业的精英们带来的挑战。在求职的路上,失败是难免,要从每次失败中总结经验和方法。
选择一条正确的路,才能活出精彩的人生。是考博、出国深造还是就业?无论哪一条路,都要坚信自己可以行。祝愿同学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拥有灿烂的明天!
理学院研究生团总支 张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