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大比我优秀的老师多得很,我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今后,我要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这就是上海大学第十三届研究生学术节"我心目中的好导师"提名候选人王时芬老师的心声。
言传身教 淡泊名利
"教学是我的生命,是我钟爱一生的职业,教好学生是我之所以为教师的价值所在,我的生命虽然有限,但作为传承智慧、开启文明的人师,我无悔。"王老师在教师这个职业上,将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讲课时习惯跳出课本,结合实际和自己多年来教学、研究的经验,因材施教,灵活教学。为使研究生同学们及时读到国际最新的经济学英文教材、文献,王老师在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精心挑选了国际经典最新版教材,潜心研究教学内容,把专业知识贯穿于英文中,深刻讲述专业知识的来龙去脉,强调专业术语、沟通技巧、正确表达的实际应用。他还始终坚持学生以学习为主,教师以育人为纲,积极进行教育创新。
王老师说,在做教师的过程中,从狭隘的方面来说,也是我专业的提高,因为我们都听说过一句话:教学相长。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会从学生出现的问题或者是我们沟通学习交流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能使我自身得到提高。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经师易得,人师难求。"除了"言传"外,王老师还力争对学生做到"身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学生。在培养学生时,王老师非常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在课堂上,王老师与同学们之间的关系如亲密朋友般融洽,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里经常伴随着欢声笑语。在培养学生科研素质的同时,王老师还很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格培育。
博览群书 品味生活
王老师说,旅游是他的兴趣爱好,而读书则是他最大的兴趣。在这个传媒泛滥的时代里,他对读书却是情有独钟,并把它做为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
他之所以喜欢读书,是因为他觉得,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通过它,我们活在一个比周围的感性世界更加广阔的理性世界里,时间与空间的隔阂在这里不复存在了。在书中能够接触几千年前古人的思想,也可以了解几万里外的人们的生活。在旁人看来独自一人读书时,看似寂然无聊,实际是在享受这种生活的乐趣。
读书可以增长知识才干、培育道德,开启美好人生之门。俗语讲一生读书、一生聪明,一生读书,一生光明;"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使人心胸开阔、气度高雅、形象清俊、品格升华。能极大地提高人的社会形象和人生价值。世界上没有一种事比读书更让人得益。古今中外,许多成功者,无不从读书来,又从读书中大进步。书是人生无限的宝藏,谁肯开发、懂开发、坚持终生开发,他必定拥有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人类历史发展也证明了这人生真理,说明读书更是人生最大的法宝。
王老师时常沉醉在书中,"我爱读书,在以后的人生历程中,我将一如既往地与书相伴相守,不断地从书中吸取营养丰富自己,并以之服务于我所从事的事业。"
寄语学生 展望未来
对于学生们,王老师说:"在遇到瓶颈时,我挺赞赏那些执著的学生,想要有所成就,必须要有执著追求的精神。"同时,他也一再强调,执著追求的前提是找准方向,明确自己想要什么。而现在很多年轻人恰恰就是人云亦云,被周围的人所影响,始终不知道自己前进的道路在何方。王老师建议同学们要懂得取舍,遵循自己的目标,不断积淀自己的能力去克服困难。
面对社会浮躁之风,王老师建议学生们静心读书。爱因斯坦曾说:"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读书,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上,很多人是迈不过去的。在学校的学习压力成了看书的负担,多少会对读书有一点畏惧了。但是,书总是在你用到的时候才发现它是金子。而之前你一直把它们当做是沉重的石头而扔掉了。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去翻阅一本好书,一部经典,里面总会有那么几句话会启发你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初见王时芬老师,给人的印象是亲切、博学、深沉,又带有几份风趣,听了他这一段肺腑之言,却又给人增添了一份成熟、豁达的感觉。
王时芬简介
王时芬 男 1966年3月生 上海青浦人。
2002年6月,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The University of Bristol)经济系研究生,获经济学硕士文凭。
主讲课程:
本科生课程:国际金融,微观经济学(双语)、保险学(双语)。
硕士生课程:专业英语、保险原理和实务、中级微观经济学(全英文)。
社会组织成员:
(1) 民革上海市委经济工作委员会委员。
(2) 上海市保险学会会员。
(3) 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会员。
(4) 上海市经济学会会员。
(5) 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会员。
主持教学项目:
(1)上海市教委: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教学课程《保险学》,2010年立项,2013年通过验收。
(2)上海市教委: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教学课程《微观经济学》,2014年立项。
科研成果
1、主持课题
(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华学术外译《低估还是高估――人民币均衡有效汇率测算研究》,2013年11月立项。担任项目负责人。
(2)民革上海市委科研项目:《关于商业银行设立中小企业扶持贷款的可行性研究》,2012年5月-2012年9月。担任项目负责人。
(3)上海市教委创新课题《人民币汇率改革的目标汇率研究》,2008年10月――2011年9月。担任项目负责人。
(4)上海市体育局《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竞技体育发展研究》,2008年6月到12月。担任项目负责人。
(5)上海市体育局《以奥运会为契机,建立我国运动员保险体系的研究》,2007年6月到12月。担任项目负责人。
2、主要专著
(1)《货币价值论》,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年5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2)《低估还是高估――人民币均衡有效汇率测算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3、主要论文
(1)《美国大豆价格与我国食品类CPI的关联性研究》,《价格理论与实践》。2014年第4期。ISSN1003-3971。
(2)《热钱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上海市房价影响的实证分析》,《中国经贸导刊》。2012年5月中。ISSN1007-9777。
(3)《1998――2010年房价与货币供给量、人均可支配收入、贷款利率相关性的探讨》,《商业时代》。2012年第5期。ISSN1002-5863。
(4)《我国巨额外汇储备的影响及其对策》,《经济导刊》,2011年2月刊。ISSN1004-8669。
(5)《浮动汇率制下的长期汇率生成机制》,《复旦大学学报(英文社科版)》,2008年第2期。ISSN1674-0750。
(6)《遏制通货膨胀,涨利息不如大幅快速升汇率》,《求是内参》2007年第21期(2007年8月30日)。
(7)《发展经济学中的社会选择理论》,《上海经济研究》,2005年第8期。ISSN 1005-1309。
4、学术成果获奖
(1)《设立金融特区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上海改革发展"理论研讨会征文优秀论文奖,2007年8月。
(2)《中国和印度吸收外资的产业差异》,第二届上海青年经济学者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2007年12月。
经济学院研究生会
赵苏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