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五四青年节特别报道——发现我们身边的“数码宝贝”(一)

创建时间:  2015/05/02  王雪   浏览次数:   返回

用设计与心提问世界——访13级硕士研究生徐梦笛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们和徐梦迪同学相约在校园的咖啡馆进行轻松的聊天访谈。在落座不久,远去就走来一个又高又瘦,愉快的招呼后,我们的采访正式开始:
王雪:梦迪,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自己的基本情况吧。
徐梦迪:我是上海大学数码学院13级在读研究生徐梦笛,主修方向是数字媒体专业。怎样自我介绍呢?一个喜欢发现,喜欢设计的志愿者?哈哈这话是不是很绕呢。
王雪:那你会把学习放在第一位么?
徐梦迪:我觉得设计就是发现并不断改善世界,但是如何改善就是要通过学习,学习技能,学习方法,学习经验,学习反馈。提升艺术性与满足观感需求。其实发现和学习是一体的,在发现中可以学习,在学习中会有更多的发现。
王雪:所以你的作品可以入围《2014 Yokohama smart illumination》(2014横滨灯光艺术节)也是因为发现与学习咯?
徐梦迪:是的,我的交互作品名字为《Land with you》通过让观众完成作品的交互方式表达对人们所在地球的思考,作品的主题是行星,周围的行星运用的是天然材质,与中间的地球做对比。参观者可以将随身的纸张、塑料等轻质的东西用夹子夹在中间代表地球的透明框架上。在做思考这个作品的过程中,我是来源于对大地艺术的发现,在天然材质与人造材质的对比中来让交互者感受作品所表达的东西。
       王雪: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呢?在观众互动的过程中有什么有趣的事吗?
徐梦迪:作品的名字的意思是你身边的土地。我希望观众可以与我一起完成这个作品,其他的星球是天然的,而我们身边的星球覆盖满了我们所制造出的垃圾。借此宣传环保。可是在展出过程中,这个球变得正能量了,每个人夹上自己随身的纸张,有门票,有小票,有包装袋,有糖果纸,还有小硬币,小唇膏。然后每个人都会去看前面的人夹上了什么,会猜测前面的人的故事。突然觉得我们的地球这么美也是因为有了我们人类,有了这些发生的故事。所以互动的艺术魅力也在这里,不仅仅是作者的表达,还有观众与观众之间的交流。
王雪:据说你此次的作品受到了日本媒体的报道。
徐梦迪:对的,我这次的作品受到了日本三家电视台的报道,有我们熟知的朝日电台,读卖电台。从他们的关注程度,我发现设计越来越注重人本与回归自然。也非常关心"心灵的提问"就是"禅"。
王雪:自己远在异国他乡,语言的障碍和环境的陌生是不是给你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徐梦迪:这个确实,周围环境的改变了。在陌生的地方,语言又不通。而当地展会对于设计材料的采购,制作,回收都有一套他们自己的原则。我需要想尽办法去适应周遭的各种状况还要和策展方沟通。在作品由构思到实现都是有挑战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改变方案,这次在作品过程中就受了很多教训的,也涨了很多经验。比如作品结构制作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观众晃动旋转使用的问题,然后后来临时更换结构,通宵制作。都是很惨但很有意义的回忆。
王雪:在这次"Primar0y Light"的横滨灯光艺术节中聚集了很多的灯光大师来参加了这次盛会,在与这些大师交流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么?
徐梦迪:了解到了很多新的设计理念,更重要的是了解了大师们筹备一个作品的过程。《横滨灯光艺术节》是亚洲最大的设计展,也是《横滨三年展》的一部分,不仅看到了灯光艺术的瑰丽,更是见识了很多国际知名大师的作品。
王雪:听说你不仅仅这次设计走出国门,你还做过国际志愿者,这过程是怎样的?
徐梦迪:我在2014年夏天参加了两岸国际志工团,与台湾同学一起去缅甸为缅甸东枝的佛教孤儿院和基督教孤儿院的小朋友服务。为小朋友翻新屋子和教小朋友一些课程。有音乐,编织,绘画,而我教的是大地艺术。就是用环境中现有的材料发挥灵感创作艺术作品。这是为期8天的一个活动,非常辛苦,我们为小朋友粉刷了教室与厕所,手绘了墙壁,每天都教小朋友不同的课程。每天会开会总结,根据情况调整。我们自带水杯餐具,严格规定不使用瓶装水,甚至每天去往孤儿院的过程中都是排队行走。真正的志愿者是非常有纪律性和规范性的。
王雪:这种短期的改变意义大么?
徐梦迪:非常大,我在服务过程中注意到,小朋友的目光一天天亮起来,他们有着非常悲惨的过去,但和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天天都很快乐。当我们把他们破旧的厕所粉刷得很漂亮的时候,有个小朋友,一直站在门前看,下雨都不觉得,我们经过时对我们报以微笑。那一刻觉得笑容就是连接我们的国际语言。当我教授小朋友大地艺术时,本来一个脏乱的院子瞬间变成了他们的创意场,整个孤儿院的小朋友都沸腾了,一个个捏泥人,用树枝搭屋子,都是非常认真。在我们走的时候,小朋友们拥有了焕然一新的屋子,会拉简单的小提琴,可以编彩色手绳拿去卖,可以拿身边的叶子与果实来做装饰。我们带给他们了"种子",对小朋友的未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这次不仅仅是一次志愿者服务,与台湾同胞的合作也增进了两岸的友谊,我们共同提升了国际上华人的形象。
王雪:那你觉得这样的经历对于你的创作有没有什么帮助或启迪?
徐梦迪:当然有,我之前的作品运用日本和中国的树叶花朵等天然材料来制作行星的灵感就是来源志愿者服务中的大地艺术。而且此次活动让我的生活与设计都更变得以人为本。
王雪:你觉得参加国际性赛事和活动对你在专业上有哪些提高么?
徐梦迪:应该是视野的提升,让我更具有竞争力,我设计的logo被国家4A景区德化堂古床博物馆正式采用也是要感谢我的这些经历。而且经历的曲折更培养了我的挑战精神,遇事冷静与吃苦耐劳的品质,这是我可以受用终身的。
王雪:今天听你讲了很多有关你的学习生活工作的故事,让我们认识了一个全面的徐梦迪,采访的最后,你有什么想要表达的么?
徐梦迪:身为研究生,我们需要主动提问这个世界,探索这个世界,再反馈到我们的研究中。问问题是我们的优势,我们一起付出努力用心去回答自己,相信会在自己希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数码艺术学院   王雪
 

上一条:五四青年节特别报道——发现我们身边的“数码宝贝”(二)

下一条:五四青年节特别报道——发现我们身边的“数码宝贝”(三)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