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文学之夜:青春与梦想的交织

创建时间:  2015/05/11  黎建军   浏览次数:   返回

        5月5日晚,以"文学·青春·梦想"为主题的上海大学文学院庆祝"五四"青年节暨第五届"文学之夜"在校本部图书馆报告厅隆重举行。此次活动邀请到中国当代著名诗人王家新、《战国纵横:鬼谷子的局》等书的作者寒川子、当代都市文化的代言人陈丹燕、著名小说家魏微走进校园,讲述他们的青春故事,展示文学与青春、梦想碰撞的魅力。晚会现场座无虚席,全场师生共享这场文学盛宴。
        文学承载着青春,同样也装点着青春。活动开场,一段简短的回顾视频带观众重温了往届"文学之夜"的精彩瞬间,紧接着,学生乐队"达子和他的朋友们"的吉他弹唱《李白》拉开了本届文学之夜的序幕,将在场嘉宾与师生带入了文学的闪耀星空。
        在活动现场,四位嘉宾依次献上"微演讲",讲述亲身经历的青春往事。70后作家魏微讲述了小说《石头的暑假》背后的故事,那是一件发生在小镇上的真实事件,温文尔雅的少年强奸了一位8岁小女孩,随即人生发生了转变。随着魏微的娓娓道来,听者都沉静在故事情节中。随后魏微女士与学生分享小说创作的经验:小说创作最重要的是人物关系的处理和视角选择,视角某种程度上等同于作者的思想,一个好的小说家不应该只满足于把故事讲好,更应该选择一个好的视角透出其深意,引人思考。
        随着影片《鬼谷子》的放映,畅销小说《战国纵横:鬼谷子的局》的作者寒川子先生回顾了自己创作之路的起伏坎坷,他说当初放弃稳定的生活,从体制内跳出,一路波折,跌跌撞撞,只是为了追求自己的文学梦。在创作《鬼谷子的局》的过程中,曾遭遇诸多困境,六易其稿,但最终还是生动地塑造出这位蕴藏智慧、纵横战国的谋略家鬼谷子的形象。
        之后,作为中国作家中第一个走出国门的背包客,陈丹燕女士分享了《关于旅行的一个故事》,她说:中文系出身的她,会把书当作字典和地图,比如她想去都柏林读完《尤利西斯》,希望去塞尔维亚读完《哈扎尔辞典》。演讲到最后,陈丹燕女士建议青年学子们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时,要选一个伟大的人指点,在他的指点下品味这个城市。
        最后,诗人王家新在学生的朗诵声中登台,与学生分享自己的青春往事,他回忆年轻时的自己,感叹虽然生活艰辛,却一直坚定于文学梦想,如今终于圆梦。他用亲身经历告诉现在的青年人们,成长中的挫败与苦痛并不可怕,那都是人生宝贵的财富。嘉宾们或震撼有力、或意味深长的的演讲,尽显文学名家风采,带大家领略到文学的魅力,不时引发全场热烈的掌声。
        在随后的访谈环节中,主持人与四位嘉宾围绕"梦想"进行了深入交流。谈起梦想,陈丹燕说"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实现梦想,实现不了的也不要强求,放宽心态。我上中学的时候就开始听短波,那个时候听得最多的是澳大利亚广播电台,我想有一天如果可以看到世界就太好了,所以我想人生在世一定要去看世界的。而如今,我正在实现我的梦想,行走于世界。今年,我又有了一个梦想,在参观卫星发射地时,看着宇航舱、宇航员的衣服,我非常想去来次太空游,然后写一本关于太空游的书。可惜条件不允许。"寒川子则表示:"自己有很多的梦想。年少时有个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新的永久牌自行车,自己穿着白衬衣,蓝裤子,骑在乡村小路上。可惜这个梦想到现在都没有实现。后来长大了,就有个文学梦,希望创作出自己的作品,如今这个梦想在自己的努力下已经实现。"
        在访谈的最后,四位嘉宾再次谈到文学创作,他们认为:创作本身也是一种尝试,文学创作是对生活的再创造,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在文学创作过程中要树立积极的价值取向,创作出真正具有正能量、时代感、人民性、崇高性的作品,并鼓励每个青年学子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同时,现场观众也通过微信墙参与实时互动,思想的碰撞将整场晚会带入了高潮。
在"达子和他的朋友们"《Knocking On Heaven’s Door》优美的歌声中,第五届"文学之夜"圆满地落下了帷幕。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但人们对文学的热爱却永不落幕。

上一条:机自学院顺利举行艺术嘉年华“达人秀”初赛

下一条:你,喜欢挑战吗?--理学院研究生党总支搭建研究生科创群,着力学生创新创业发展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