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汉语推广路,我愿一直走下去——访文学院赴泰汉教志愿者吴留营

创建时间:  2015/05/19  黎建军   浏览次数:   返回

在孔子学院全球蓬勃发展的今天,有这样一批国际汉教志愿者,他们在青春灿烂的花季,肩负着向世界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神圣使命,远离家乡和亲人,奔赴异国支教;他们初入社会,却在人地生疏的他乡,执著三尺讲台,挥洒汗水,书写不一样的青春年华。在朝气蓬勃的仲春四月,我校新一批赴泰汉教志愿者要出发了。作为上一批刚刚完成文化推广使命从泰国回来的汉语教师吴留营,回想起这两年在泰国经历的种种,不禁感慨万千。
吴留营是我校文学院2012级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他相貌儒雅,性格稳重而开朗,身上自有一份古典文学书生应有的淡淡书卷气。2013年4月,吴留营赴泰普吉孔子学院,担任董里分部负责人。两年来,他尽心尽力组织和管理董里分部的教学、汉考和文化推广活动,因其出色的工作表现而获得了国家汉办驻泰代表处颁发的"特别奉献奖"、"优秀汉语考试组织奖",上海大学研工委颁发的"优秀记者"等荣誉称号。
因为热爱,所以选择
当问及当初为何选择去泰国普吉孔子学院做汉语教师志愿者时,吴留营笑着套用了现下最流行的一句话:"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年轻的心总是对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满向往,然而去完全陌生的国度实践,仅仅有好奇和冲动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勇气、知识以及毅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同学相比,一个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出国去做汉教志愿者,可能不具很大优势,但吴留营对汉语教学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有着十分特殊的感情,他认为学古典文学的人,对传统文化也许会有更深刻的体悟。此外,中泰两国一直保持友好合作关系,这让吴留营相信泰国将是他实现自己价值的地方。在那里,他所做的工作能切切实实给人以帮助,而一份有意义的工作正是人生路上不可多得的礼物之一。因此,当他得知学院提供泰国成为文化使者的机会,他毫不犹豫地决定报名。经过层层面试选拔与培训吴留营终于达成心愿,奔赴东南亚,成为普吉孔子学院的一名汉语教师志愿者。
推广汉语,义不容辞
初到普吉孔子学院,吴留营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功底以及优秀的组织能力被任命为董里分部的负责人。新学期开始了,孔子学院学生的选课结果着实令吴留营震撼,考虑到语言授课重在交流的特点,吴留营与校长商定汉语课程每班最多可接受25人,但选课结果竟然大大超过预定人数,有的班级竟然达到60人以上。这让吴留营既喜又忧。喜是为祖国语言在异国如此受欢迎,汉教工作在泰国学生心中有如此高的期待而由衷自豪,而忧的是担心课堂人数过多不利于汉语教学的进行。经过协商,学生人数得到了控制,但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依然有增无减。让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授课,是备受泰国人民爱戴的泰国前总理理川•立派(Chuan Leekphai)先生亲自到吴留营课堂,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听他讲课,并鼓励学生认真学习汉语。总理的态度其实是对汉语最有影响力的传播,这也让吴留营对于自己的责任有了更加义不容辞的使命感。
除了在学校进行汉语教学,吴留营团队还不时去一些华人密集区如机场、旅游景点,对这些地方的工作人员进行汉语口语培训。谈到这一点,吴留营不无骄傲地笑道:"其实中泰旅游经济能够如此繁荣,是有我们的一份力量的,虽然很小很容易被人忽视,可我们深知这一点。"为了推广汉语,吴留营跟其他同学一起,积极配合普吉总部完成孔子学院十周年庆典、泰南地区中文系主任教学论坛、泰南地区中文歌曲大赛、泰南地区汉字输入大赛等活动,并在校区和社区组织开展端午、中秋、春节、元宵节、"多彩中国"等一系列中华传统文化推广活动,着力提升孔子学院在泰南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认识自我,定位人生
吴留营觉得为期两年的汉教志愿者经历带给了他太多的收获,其中相当重要的一点就是拓宽了自己的眼界,丰富了自己的阅历,使得他得以在各种碰撞冲击下不断思考,终于明确了自己想要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在泰国的时候每天都很忙碌,但感觉非常充实,同时更是充满了感激"吴留营诚挚地说道。"我从没试过如此忘我地投身于一件事情当中,我非常享受这种全身心投入的感觉,因为这让我觉得自己的生活充满意义。"笔者察觉到他在说这些话的时候,眼里闪烁着光芒,仿佛一个刚刚收到自己心爱礼物的孩子,满脸兴奋与满足的神情,着实很打动人出于对汉语教学事业发自心底的热爱,吴留营决定将汉语国际教育工作当作自己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我们相信并祝福他在传播中华文化之路上走得越来越远,越来越好。
    汉语国际推广的道路才刚刚萌芽,将来会有一批又一批来自国内的国际汉教志愿者们踩着前人的足迹,背负着祖国的期望和推广中国文化光荣感、使命感责任感,满怀激情、热情、感情,勇敢前行年年月月,耕犁梦田,在实践中挥洒青春,构筑梦想,为推广祖国的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记者:张瑞敏 金琛

上一条:上海大学法学院研究生第十四次双代会顺利召开

下一条:上海大学研究生智慧城市知识讲座成功举办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