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劳动价值论及其争论”师生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

创建时间:  2015/05/22  董芳源   浏览次数:   返回

2015年5月20日晚18:30,主题为"劳动价值论及其争论"的师生学术研讨会在校本部B401举行。社科学院副院长欧阳光明教授,研究生岳柏冰、汪昌炎、杨一鸣、骆月明、夏梦等参加讨论。
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是我们科学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和商品经济运行及其规律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创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是在19世纪中期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时代,根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活劳动创造价值,人类的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世界经济领域发生巨大变化,时代发展提出许多新问题,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面临着新挑战。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势在必行。
研讨会伊始,研究生杨一鸣就劳动价值论及其争论的相关内容作了分享汇报。首先介绍了劳动价值论争论产生的背景:如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我们面临着一些新的实际,如物的要素在社会财富生产中的作用超过人的劳动要素的作用,企业家才能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超过普通劳动者的作用,科学技术、知识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还有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是否说明非生产性劳动也创造商品价值。接着,介绍了当前理论界关于劳动价值论争论的相关问题,如价值的决定是一元还是多元,何种劳动形成价值,价值形成与价值分配的关系。最后,介绍了劳动价值论的最新研究,包括扩大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活劳动范围的广义劳动价值论,"物化劳动创造价值"的物化劳动价值论等。
随后,欧阳教授带领大家展开了讨论。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人工智能支配下的劳动是死劳动还是活劳动?接着在座各位同学各抒己见,夏梦认为人工智能支配下的劳动是活劳动,因为人工智能是由人所发明创造的,有人类活劳动的内化,汪昌炎持相反观点,认为这种活劳动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期间,大家还就科技管理劳动是否创造价值发表了不同看法,讨论了无人工厂创造价值的相关问题,骆月明认为"无人工厂"出现后,在消失了部分岗位的同时,也衍生出一些新的岗位,创造了新的就业。岳柏冰认为科技管理劳动对于创造价值来说,仅起到辅助性作用,商品归根到底还是由人所创造。最后,欧阳教授对研讨会进行了总结,他表示在网络科技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劳动价值论有待创新,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鼓励大家积极思考几个问题:价值和财富的关系、活劳动和死劳动的关系、剥削与非剥削的关系,还有马克思创立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之初相关概念与当下实际的关系等。
我们相信,此次师生学术研讨会着眼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创新,重新审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相关问题,对于启发大家进一步思考、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具有积极意义。
                                         2014级硕士研究生 杨一鸣

上一条:上海大学艺术嘉年华“达人秀”决赛圆满落幕

下一条:社会学院2013级研究生第一、第三党支部联合参观上海木文化博览园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