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泮池言学之“1776年的美国与中国”

创建时间:  2015/11/15  赖文盼   浏览次数:   返回

1112日下午,复旦大学历史学系长江特聘教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委李剑鸣先生来到上海大学给文学院的学子们奉上了名为"泮池言学"学术牛耳讲座之"1776年的美国与中国"的主题演讲,受到同学们热烈的欢迎,现场座无虚席,场面十分热烈。

李剑鸣教授的讲座非常生动,图文并茂,有很强的逻辑性,因此即使是这样严谨的学术问题,也非常引人入胜,并引起了在场同学们的深思。教授首先做了完整的学术回顾,为我们介绍了当前学术界对于18世纪的中美两国的现代性研究,之后便对1776年的两国做了细致的对比介绍。对于中国来说,李教授认为此时的中国为"领土、人口和经济总量意义上的超级大国""吸取资源和控制社会意义上的少见的强国",但是清朝有些问题积重难返,比如说"森严的权力关系和严酷的社会控制",这就导致了现今学术界对于所谓"康乾盛世"的质疑,按照18世纪美国人的标准,此时的清朝是标准的暴政和奴役。紧接着李教授讲到1776年左右美国人对于中国的印象。首先,中国人仍旧无法认识到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本身所处在的人类社会的境况不甚了解,也不知道美国。而此时的美国人对于世界地缘政治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他们的脑海中,世界主要有欧洲、土耳其、印度和中国等几个部分,随后非常自然地过渡到美国人对于自由和专制的看法,在美国当时的建国国父们看来,人只能以自由和奴役两种状态中的一种生存,不是自由人就是奴隶,美国人是自由的人民,其他人都是奴隶,美国革命是"自由的事业",美国是"自由的国家"。而他们中的精英,对于中国的印象以负面居多,认为中国人在商业上欺诈,裹脚是对人的束缚,中国军队柔弱而不能卫国。

在两国的对比结束之后,李教授很自然地过渡到对于"自由国家"的理念和体制的解释,并分别详细介绍了"《独立宣言》:被统治者政治思维的集中体现""权力与自由的二元对立""限权政府的理念与制度"等几个方面,让我们对于美国政治体制的产生有了更加立体的认识,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美国作为一个成功、强大的国家,并持续爆发生命力,是和它的政治体制有密切关系的。之后李教授提出了自己的反思,为什么要有国家?国家优先还是公民优先?是否能够从国家构建的角度去思考中国近代的落后?这些问题都引起了在场同学和老师的思考

在讲座结束后,同学们与李教授进行了热烈的互动,教授对各个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本次泮池言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

上一条:理学院数学系硕士研究生第五党支部“秋意浓•菊怡情”赏菊活动顺利举办

下一条:管理学院举办“维持健康的知识产权资产”学术讲座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