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上海大学文学院口述史沙龙圆满举行

创建时间:  2015/12/24  赖文盼   浏览次数:   返回

 

20151220日晚6点,一场名为"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的口述史沙龙在上海大学A602举办。主讲沙龙的为文学院研会主席陈和丰。现场参与人数共30余人。

陈和丰,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研究生。曾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小三线建设资料的整理与研究》采访工作。在上海大学历史系徐有威教授的指导下完成口述史纪录片《凡人歌》的拍摄,在拍摄中担任团队负责人。并以此获得全国大学生口述历史计划"最具人气奖"。这一纪录片同时被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收藏,澳门濠江卫视授权播出。他的经历也被全国多家媒体报道。

本次沙龙共分三部分。首先,陈和丰向大家放映了纪录片《凡人歌》。《凡人歌》通过陈和丰的镜头记录下了家中长辈们对于曾参与上海小三线建设的爷爷的回忆,以此回述了整个家族在一段历史时期变动中的经历。他本人也曾在拍摄纪录片之际前往爷爷奶奶曾参与建设小三线的地方,亲身感悟那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在放映过程中同学们观看认真,真切地被带入片中动人的情境,有的甚至流下感动的泪水。

接着,陈和丰与同学们就这一纪录片进行了交流。细致得为同学们讲述了拍摄这部纪录片的过程以及心得。陈和丰说,这是一部口述家族史,初衷是为了自己与家人共同追忆离世的祖父,同时为家族后代留下可供回忆、传承的故事。对此,同学们深表认同,有些同学也讲述了他们所知的家族历史。另有部分同学对拍摄上的技术操作问题进行了提问,陈和丰以及受邀同来的摄制组成员对此一一解答。通过对拍摄团队、访问沟通、素材剪辑等各方面了解,与会同学对这种表达历史的方式有了更切实直观的感受。

最后,陈和丰对这次活动进行了简单总结。他将同学们在交流过程中反映的想法进行了汇总。再一次强调"口述史"作为历史产品的一种形式,其表现真实历史情绪、凝聚集体记忆的重要作用。以及从个人家族切入历史这一途径的平易与真挚。"口述史是活着的历史,它鲜活近人,充满滚烫的热度。同时它是作为保存历史的一种抢救性方式,它行之有效。而我们每个人存在于历史,不论以纪录片或是任何方式,都有着拉住历史、不容遗忘的使命"陈和丰最后说到。

此次沙龙旨在推动口述历史在上海大学师生间传播,鼓励更多人参与其中,去体会、感悟并抢救被人们所忽视并即将消逝的平凡人的历史。今后这样的活动还将在上海大学继续举办,为更多对历史、对拍摄有兴趣的同学们提供进步的平台!

文学院 陈蕾

上一条:2015年材料学院“艾伯纳”奖学金颁奖典礼圆满落幕

下一条:沈志华教授开展“毛泽东、金日成与中朝关系”讲座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