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外国语学院成功开展2015-2016学年春季学期研究生首日教育

创建时间:  2016/03/21  杨青   浏览次数:   返回

3月20日,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在CJ303教室顺利开展2015-2016学年春季学期研究生首日教育。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学院为大家量身定制首日教育内容,分别对2016届毕业生以及2014级学术型研究生、2015级全体研究生,进行了两场各具特色的专题教育。
在上午针对2016届毕业生的首日教育中, 外国语学院研究生专职委员王杰老师与在场134名毕业生们嘱咐"毕业那些事儿",通过分析近几年外国语学院毕业研究生就业数据,讨论了毕业流向,为还在对工作踌躇、犹豫的研究生们指明了方向。之后王杰老师与大家交流了毕业生们比较关心的落户加分政策、档案转移、组织关系转移、毕业离校手续等毕业事宜,嘱咐大家认真对待"毕业注意事项",并积极关注上海大学研究生院官方网站,留意与毕业相关的信息,顺利毕业,成功就业。
下午针对2014级学术型研究生、2015级全体研究生的首日教育分为三个环节展开。首先,学院新任党委副书记、研究生党总支书记、硕士生导师曾桂娥副教授带来主题为"Are You A Star"的演讲,内容生动风趣,而又引人深思。曾老师特别介绍了学院新推出的系列活动"海星讲坛"。海星,英文"Starfish",作为一种海洋生物,又代表了外国语学院"开放、包容、进取"的海洋文化。它有五个触手,代表学院希望学生们具有的创新、表达、沟通、抗压、快乐的五方面能力。同时,海星又具有极强的再生能力,这代表学院希望同学们像小海星一样,在逆境和困难中不放弃、不退缩,迅速再生、勇往直前。学院意在通过海星讲坛的开展,培养学生们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以颗颗海星,点亮星海。随后,曾老师与大家分享了学生应具备的未来的6种技能:设计感,讲故事的能力,整合事物的能力,共情能力,会玩。这些技能看似简单,但对于容易死读书、读死书的研究生们来说,将这些能力真正融汇到身心当中却并非易事。随后,曾老师通过介绍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及"曾家庄"的历史、庄规等,向大家提出了 "身为研究生的核心任务是什么"的问题,启发同学们积极思考自身的核心任务。她认为,研究生应主要学会处理好以下四大关系:研究与实践的关系、创新与传承的关系、学术与休闲的关系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她着重指出,研究生应当学会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既可以跟随导师进行某一方向的研究,也可以自己发掘出新的兴趣爱好点并加以研习。曾老师还指出,研究生做好时间管理是做好事情的关键。因此在学会做计划,分清轻重缓急前后条理的同时,还应当利用好零碎时间。
在第二环节中,2015级英语笔译一班的梁梦晓和张辉文两位同学带来交流经验分享。梁梦晓同学向大家生动详细地展示了自己寒假参加香港名企实习项目的历程以及心得体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每一次用心的尝试都值得"。张辉文同学则主要介绍自己寒假赴德国汉诺威大学实践的经历,与大家分享了她在异国他乡的所见所闻,为学生们开阔了眼界。
接下来,研究生党总支副书记刘畅外院向大家交流了春季学期研究生相关工作展望:(1)提醒并督促同学们关注、准备4月10日的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初赛,预祝大家取得好成绩,为学院和个人争得荣誉;(2)介绍了即将开展的针对研究生党员的"靠谱"党员"研值"提升计划,包括党员示范岗、情景党课、党员微课堂等活动形式;(3)鼓励大家积极踊跃参加研究生献血活动,赠人玫瑰,奉献爱心;(4)在即将进行的党团学学生干部换届中,希望大家多多参与,为学院贡献力量、发挥作用;(5)简要介绍六月份上海国际电影节和上海电视节志愿者服务项目。
春季学期在美好的春光中到来,这对所有研究生来说,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崭新的开始。首日教育的开展,能够敦促研究生同学脚踏实地,为以后学习工作生活展开良好的开端,具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希望所有研究生同学能够以此为契机,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积极参与学院活动,实现新学期的美好愿景。
(外国语学院2015级研究生 吕铮 黄亚兰)

上一条:数码艺术学院2015级研究生春季学期首日教育顺利举行

下一条:社科学院2015-2016学年春季学期首日教育顺利展开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