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5月31日下午13:00,由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同济大学教务处、文科办及爱尔兰驻沪总领事馆协办的"2016年上海市高校大学生爱尔兰戏剧大赛"在同济大学德文图书馆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大赛迎来了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12支参赛队伍。复旦大学谈峥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费春放教授、同济大学孙琦副教授等多位老师担任本次大赛评委。在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苗福光、研究生辅导员王杰老师的带领下,我院研究生梁梦晓、侯文帅、杨赫怡、杨飞等一行九人组成的IriSHU(Irish SHU)剧组来到同济大学,进行了精彩演出。
爱尔兰戏剧星光璀璨,名家辈出,古有"灵感蠢材"哥尔德斯密斯、"绰号大王"谢立丹、现代有"毒舌"王尔德、浪漫诗神叶芝、"民族戏剧之母"格雷戈里夫人,当然还有"大咖"萧伯纳,当代有"我们的戈多先生"贝克特、"爱尔兰的鲁迅"沁孤、"爱尔兰的老舍"奥凯西、"怪人"贝汉,还有"爱尔兰的契訶夫"布莱恩,更别提小字辈的"大胡子"马克吉尼斯、"帅死人不要命"的马克唐纳、"美狄亚女神"卡尔……
我院研究生IriSHU剧组的参赛剧目为爱尔兰当代杰出戏剧家马丁·麦克多纳(Martin McDonagh)创作的《枕头人》(The Pillowman)。经过剧组导演梁梦晓同学的创意改编,剧情跌宕起伏、充满悬念,带我们一同探究人性的本质,拷问文学艺术作品与作者的社会责任,并探寻悖论的真相:想像力是支配世界唯一的真实力量,这并不真实。
经过前期充分准备,我院IriSHU剧组和来自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的12支参赛队伍,为大家呈现了出出优秀的戏剧,让观众享受了一场视听盛宴。我院IriSHU剧组更是以高超的表演水平为大家呈现了精彩的故事情节:三个孩童相继被害,虚构情节与悲情现实不谋而合,这是作家卡图兰天赋异禀,还是其精心预谋?一位作家和两名警官间的对话,审讯室里三个灵魂间的争执,是对生命的拷问还是私利的谋划?哥哥麦克与弟弟的来往,融于血缘的纠葛,是亲情的羁绊还是罪责的推脱?
在12支队伍表演PK后,上海大学IriSHU剧组凭借演员们精湛的演技和良好的英语能力水平获得了"上海高校爱尔兰戏剧大赛三等奖"、"上海高校爱尔兰戏剧大赛优秀组织奖"等集体荣誉,同时,剧组梁梦晓同学还获得"上海高校爱尔兰戏剧大赛最佳男配角"奖。
通过参加本次"2016爱尔兰戏剧大赛",不仅激励了广大外国语学院学生积极进行艺术创新和戏剧实践,树立国际视野,加强对外交流,更为上海市大学生英语戏剧创作和交流提供广阔平台。
附:剧组名称:IriSHU(Irish SHU)
参赛剧目:The Pillowman
参赛口号:Get Dramaholic with The Pillowman!
主要演员:
Katurian-Yang Heyi
卡图兰-杨赫怡-外国语学院2015级英语语言文学研究生
Michal-Liang Mengxiao
迈克尔-梁梦晓-外国语学院2015级英语笔译研究生
Tupolski-Yang Fei
图波斯基-杨飞-外国语学院2015级英语笔译研究生
Ariel-Hou Wenshuai
埃里尔-侯文帅-外国语学院2015级英语笔译学研究生
导演&主演:2015级英语笔译 梁梦晓
每一出剧,都是我怀胎已久的孩子
当同济大学的德文图书馆报告厅灯光亮起,掌声雷动——我知道我的孩子顺利生产了,几个日夜的全力以赴、通力合作有了圆满结局。
从决定参赛开始,每每走在校园教学楼间,眼前都浮现着每一个角色的性格特征和服装搭配;餐厅里等待打菜排队途中,纠结着第二幕开场的背景音乐是否可以延长四秒;钻在被窝里,合上双眼,脑子里思考着全剧的结局如何处理能更具悬念……这就是我对表演的爱,从选剧本到定情节,从服装道具到音乐场景,从台词字句到演员眼神……一分一毫地培育出《The Pillowman》。每一出剧,都是我怀胎已久的一个孩子。
我是幸运的,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所钟爱的事物中;我是幸福的,能够得到学院领导老师的关心和指导、所有演职人员的鼎力支持,为我在追求所爱、苛求完美的过程中带来无限可能。
身兼导演、编剧、演员多个角色,我把更多表演空间留给了其他演员,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天赋、努力、琢磨、推敲来展现表演的内涵。事实证明,他们是多么令人惊艳——赫怡宝宝担下了最大的台词量和最受委屈的戏份,也把最迷人的诠释留在了舞台上;文帅融合先天气质与表演功力,丈量着每一分每一毫的戏剧张力;杨飞探究每一句台词的前世今生,成就最完整的表达;孟琦掐准节点,为剧情的推进谱上乐音;苗老师、畅姐、杰哥的支持成为我"追求文艺"最坚实的后盾……
每一出剧的排演,仿若一次心灵的旅行,纵览剧本作者的内心、角色的特性,更收获每一位剧目成就者的智慧与力量——这,也正是我爱表演的一个原因所在吧。
The Pillowman已悄然到站,人生轨迹依旧向前。前路风景几何尚属未知,不过我们曾经一同澎湃过,谢谢你们,谢谢我自己。
编剧&主演:2015级英语笔译 侯文帅
非常荣幸和三位兼具才华与颜值的男生一起出演爱尔兰剧作家马丁· 麦克多纳的作品《枕头人》。在这部剧中,我出演一个被童年的阴影所严重困扰的冷血警探。在排练过程中,导演以及其他的小伙伴都给与了我很多帮助以及指导。王杰老师以及刘畅学姐更是尽全力支持我们,这一切都留下难忘了而又精彩的回忆。
在《枕头人》这部剧中,我饰演的警探不同于我以往尝试过的"玛丽苏"角色,她内心纠结而外表坚强。由于幼时被虐待,她痛恨那些虐待儿童的人,对于剧中虐待孩子的主角欲除之而后快;而在经过和作家的谈话后,她明白作家其实也是受害者。相同的身世,让这位警察对作家心生同情,但道德与法律的束缚,让她不得不克制。她认为与卡图兰不仅仅是警察与囚犯,一定程度上,她理解卡图兰,可以称得上是他的朋友。原作的结尾,麦克多纳写到:"一位警官,出于只有他自己知道的原因,将卡图兰的作品完好无损的存放在他的档案袋里,等待五十年后人们的开启······" 我十分喜欢这个结尾,也希望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可以通过这样优秀的剧目、书籍学习进步。
主演:2015级英语语言文学 杨赫怡
在黑夜里路过别人的人生
——写于杀青后的六一儿童节
当聚光灯暗下,整个舞台亮起的时候,我知道我们的戏落幕了。
一部戏就是一种人生,我们只是把别人的人生通过自己表现了出来,无数个灵魂产生碰撞,所以才有了感同身受,所以才有了看戏的人。
这部戏叫做《枕头人》。不知是机缘巧合,还是命中注定,我们比赛的日子定在了儿童节前夕。没错,这是一部童话,一部给大人看的,黑暗的,鲜血淋漓的童话。透过本应作为哄人入睡、美好的童话故事,形同虚设的表象下是一些腐烂变质的东西,如黑色一般,晦暗、绝望。这是对现实的无声控诉,对所谓美好的质疑。
我饰演的角色,正是那个讲故事的人,一个疯狂而抑郁的作家,卡图兰。我们的戏,开始于一间阴森恐怖的牢房,作家正与哥哥讲着一个又一个童话故事,出人意料的是,那些虚构故事里的杀人犯,竟是那个满脸天真无邪、有点白痴的哥哥,我们开始憎恶他,可他却被弟弟用枕头捂死。我们痛恨作家杀死了自己的父母,可是父母曾经暴打了作家的哥哥长达七年。每一个人都值得同情,却又活该被憎恶。这就是人,最纯真的是人,最暗黑的也是人,最无辜的是人,最邪恶的也是人。我们没有理由去恨任何人,因为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他们。
作家是爱哥哥的,可是如此深沉的兄弟之情,在两个人格不健全的人当中,是很难被察觉的。惨痛的经历,让兄弟二人左右试探,百转千回,转了无数个圈,最后深陷一场你死我活的角逐之中,只不过,最后坠入死亡深渊的,是哥哥罢了,一个被警官用作逼问工具的可怜虫。这部戏暗得够透,所以才有了最后开放式的结局。罪恶是虚假的,作家那发不出声响的爱把岁月都一一碾进了黑暗里。绝望的作家,在亲手杀死所有爱的人之后,在视如珍宝的作品被毁之后,在等待着死神最终判决的时候,他得救了。向死而生这四个字用在这真的是太酷了。
记住了,就是永远,结束了,就是开始。想到这些的时候,我就一点也不难过了。人生如戏,但要出戏才能以一种更骄傲的姿态入戏。这样,我们才可以在这个共同营造的故事里,去声嘶力竭的呐喊,去感动得泪流满面,去恨到刻骨铭心,去杀掉那些心爱之物,去救赎那些凋零的心。这样,我们在重新面对生活的时候才能一路碾压过去,活得淋漓尽致。这部叫做《枕头人》的戏剧,他无比喧嚣,无比盛大,善良与罪恶山呼海啸,用一万声响亮的枪声生生炸出美好。
嗯,我想,我们做到了。
我们成为了别人眼里的风景,他们路过了我们的人生。
主演:2015级英语笔译 杨飞
在《枕头人》中,我扮演的Tupolski是一个冷峻的铁手侦探。我们的演绎中,Tupolski在落幕时被Ariel所杀,死不瞑目。而在原作中是Tupolski并未身亡,他处死了Katurian。我们的导演在经过了深思熟虑后才决定做出这样的改动。这样的剧情下,Ariel被Katurian感动而背叛了职业道德,这样的改写让Katurian身上的悲剧性进一步外露。在我们的演绎中,虽然Tupolski戏份不多,但是他的每句台词都推动剧情向前发展,对于精炼、连贯的情节都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了能够尽善尽美完成演出,我们剧组在参赛前一天排练到凌晨一点。最后整出剧目能够完整地呈现给现场观众,就是对我们的汗水的回报。
(外国语学院研究生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