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通信学院17级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开展“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组织生活会

创建时间:  2017/12/27  王佳雯   浏览次数:   返回

为了加强支部党员的党性修养,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2017级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于2017年12月25日16时,在翔英大楼T516组织召开了主题为"为群众做实事是习近平始终不渝的信念—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党支部组织生活会。会议由支部书记孙猷主持。
会议开始,孙猷讲述了陶海粟与习近平同志在1972年时的初见。根据陶海粟同志回忆,虽然习近平当时只有十八岁,比雷氏兄弟俩分别小四岁和两岁,但看起来很稳重,讲起话来有自己的定见,不轻易附和别人,又不咋呼张扬。在初见之后,陶海粟还与习近平同志经常联系,谈论生活、政治并交流读书的心得。
接着,潘涛为大家讲述了习近平同志在赵家河的社教工作。习近平同志在赵家河为老百姓们做了许多实事,包括修理厕所、开展夜校、盖沼气池等等,做了很多为村民服务的好事。习近平同志当时在赵家河完成了大量的工作,虽然那个时代口号满天飞,但他做人做事实实在在,没有什么虚头巴脑的东西,善于跟群众沟通,受到了当时群众的一致好评。
之后,郑佳佳讲述了习近平同志在1982年决定了回到基层工作。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同志选择下基层锻炼的原因有二:一是考虑到国家已经步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二是农村在当时正处在改革的前沿,在农村更能发挥他的优势。所以,我们要懂得结合自身的优势,分析国家形势,将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相结合。习近平同志在正定的几年,接触到的干部群众普遍对习近平给予很高评价,有的农民说,近平是我们农民的儿子;年轻人则说,近平待我们就像兄弟一样。
最后,支部党员同学们对这次会议内容进行了讨论,孙猷同学总结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了一把对鉴自省的人生标尺,自觉"向青年习近平学习、看齐"的思想已经"置顶"校园,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到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这是人民的认可,这是领袖的魅力,这也是榜样的力量。
          通信学院17级研究生第一党支部

上一条:通信学院2018年研究生发展对象答辩会成功举行

下一条:通信学院2018年研究生发展对象答辩会成功举行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