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每个人或许只是一条不起眼的小溪,但当我们汇聚于此,彼此融合,却可以呈现出如大海般波澜壮阔的风采"这是许多参加完"撷英计划"的学员们一致的心声,也正是这场在上海大学团委指导下,由上海大学研究生团工委和上海大学生研究生联合会主办,历时三天,以"集骨干,育英才"为主题的研究生骨干培训班,让参与其中的研究生学员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团队的精神和力量,也在彼此的交流和学习中明白了自身的不足,从而明确了自身作为研究生学生骨干的使命和今后的奋斗目标。
汇聚一堂,只为同一个目标
10月25日下午5点,一群来自各学院志同道合的研究生同学齐聚上海大学宝山校区FJ306,共同怀揣着一种激动而又喜悦的心情,静静地等待着一个仪式的开始。在这里,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身份——上海大学研究生新生骨干。而他们在接下来将共同见证"撷英计划"研究生骨干培训班的开班仪式。
仪式在校研究生联合会主席汤彬同学的精彩发言中拉开序幕,他表达了作为此次活动"牵头人"对这次活动主题和意义的深刻理解,同时通过表达自己对于本次培训计划的期待与自我要求与全体学员共勉,他提出希望通过学习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不断反省自身不足,明确今后的责任和目标,努力成为新时代的研究生骨干。对于此次活动的理解,上海大学经济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韩璐同学作为学生代表,表达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在她的讲话中,强调了研究生阶段学习理论和实践知识,明确自身目标的重要性。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她还例举了自己学习和工作中的一些小例子,让同学们在深入这些故事的过程中产生强烈共鸣,同时也鼓舞了他们对于本次活动的信心。从在场同学们眼中流露出来的那份坚毅目光,传递出他们对于接下来所要面临的学习任务的期待,以及坚持学有所成的决心。
开班仪式的最后,上海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侯雅荟老师在同学们热情不断高涨的会场氛围中发表了自己的讲话。丰富的学生工作经历让侯老师对研究生们的了解非常深入,因而她的一番讲话对于学员们而言也是"干货"十足。在侯老师的讲话中,多次向学生强调了这次活动的宗旨,并向参与这次活动的全体学员们提出了自己的几点要求。总的来说,希望通过这次活动为研究生骨干们搭建一个学习平台,为他们提供技能培训,能够更好的适应学生工作,使研究生各部门能够团结起来,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发挥研会的引领工作,为学校的校园文化发展贡献力量。
优秀学员=个人能力+团队意识——课程培训篇
为了实现最终的学习目标,同时尊重不同学员的个性发展需求,本次"撷英计划"的授课活动采取了必修+选修的创新模式,选修课程主要涵盖办公室技能培训和新媒体技能培训两方面内容,课程时间安排在了10月25日的晚间。必修课程涵盖"学生组织的领导力与创新力"、"如何创建有凝聚力的班级"、"说话艺术与魅力提升"等方面的内容,集中安排在10月26日的下午到晚上八点这一时间段。
在10月25日晚间进行的两门选修课中,特别邀请到了一些学生代表作为主讲嘉宾,他们通过PPT、视频等形式向同学们展示了新媒体技能和摄影后期技能的现场操演,并对一些同学现场提出的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答疑解惑。虽然这次培训时间颇短,但不少学员反映通过这堂课认识或者学习到的一些技能对于他们今后的研会工作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办公和新媒体素养。
本次活动的主要课程,也就是必须课程集中于10月26日当天,而持续了半天时间的讲座,对于到场的每一位学员而言,无疑是经历了由内至外的知识洗礼。古语有云"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以此为切入点,10月26日下午,李勤老师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EJ306教室做了《学生组织的领导力与创新力》的专题汇报。报告上李勤老师通过一系列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向大家生动地传授了有关号召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知识,尤其是一些同时结合古代和当今现实案例的分析,让学员们在生动详实的案例理解中把握号召和创新能力的内涵要义。作为一名组织者,除了具备一定的号召和创新能力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个人魅力。对此,林建玲老师以个人经验为基础,为学员们分享了《礼仪的艺术》,向大家讲解了进入社会所必须具备的礼仪艺术。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学员们也在认真的倾听中和字句斟酌中读懂了礼仪的艺术。此外,孙逊老师则以《说话艺术与魅力提升》为主题,为学员们准备了一节互动不断地演讲艺术课。除了授课内容,老师谈吐之间的从容,举止之中散发的强大舞台魅力,也让大家体会到了艺术的言辞对于个人魅力塑造的重要性。
"对于此次活动而言,我们每个参与的学员都是组成撷英计划的一条小溪,大海需要小溪流的汇入才更有深度,撷英计划的内涵的丰富也离不开每个学员的努力"。以此为导入,严瑶老师向我们分享了《如何创建有凝聚力的班集体》的专题报告,教授了学员们如何将自己所在的班级建立成一个强大凝聚力的班集体。在老师的生动讲授中,虽然来自不同地区的我们,却对彼此融入一个整体,共同应对接下来的挑战充满了信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篇
"问渠哪的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除了干货满满的课堂教学和技能培训,本次活动也开设了专门的实践活动环节,力求通过实践的学习来检验课堂的理论,为我们所收获的知识不断注入鲜活的生命力。10月27日上午,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各种团体活动在同学们热情的欢呼声中拉开了序幕。学员们按照之前的分组,相互合作,完成各项游戏。活动现场气氛活跃、精彩纷呈,各组参赛队伍都信心满满、各出奇招,学员们充分释放激情,全力以赴,并肩作战,配合默契,达到了磨砺斗志,锻炼能力,提高素质的训练目的。10月27日下午,学员们在山明食堂二楼展开包饺子比赛。在包饺子的过程中,各组学员们分工明确,比速度,比创意,最终第三小组以默契的团队协作获得了比赛的第一名。整个过程增进了组员们对于彼此的了解,增进了学员间的交流,提升了学员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凝聚力。
不少学员在结束之后依然聚在一起,热烈而亲密地讨论着这次或成功或失败的心得体会。对于他们而言,尽管比赛已经结束了,但是相互配合完成团队任务过程中所经历的"一起欢呼、一起流汗、一起讨论、一起感悟"的那些画面,已经永远定格在了记忆中的最深处。
个人风采展——结业仪式篇
10月28日下午6点,骨干培训班的最后一课在宝山校区南区308活动室进行。各个小组就各自抽取的主题任务进行成果展现。第六组的同学进行了现场电影配音;第七组介绍了一份元旦游园活动策划方案;第八组和第九组针对"读博还是工作"的主题展开了精彩的辩论;随后进行展示的第十组深情朗诵了自己创作的赞美上大的诗歌,引起了现场热烈的反响;第二组和第五组则分别就《将改革进行到底》和《中国1977》两部纪录片进行PPT汇报;接下来,第四组同学展示了亲身设计的上大纪念品;第三组进行了校内志愿活动的汇报;最后,第一组同学进行了情景剧表演,幽默诙谐的表演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表演结束后,评委们就小组汇报情况进行了精彩点评。
本次"撷英计划"研究生骨干培训班为各学院研究生骨干提供了集中交流的平台,让大家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切实提高了学生骨干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相信通过本次培训班中内涵丰富、深入浅出的课程培训和实践教学,能够帮助新任的学生骨干在日后的学生工作开展中更加得心应手,更好地为学校的校园文化工作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