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6日,"科创研讲台" 第一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获奖者分享会在宝山校区成功举办。6位在"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和"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奖的SHUers走上讲台,与同学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和碰撞,莅临本次活动的还有上海大学党委研工部副部长卢欣老师,以及来自各学院的300余名同学。
第一位分享者是来自2016级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硕士研究生肖宇龙,他是第十五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获得者,同时也是上海大学无人艇工程研究院成员。此次带来的分享主题是"数模与高能团队"。
在分享其数学建模经验前,肖宇龙根据自身体会提出了"转型与定位"的重要性,他认为未来是具有不确定性的,但是我们可以改变现在的自己,为应对未知的未来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通过分享了他与数模邂逅的故事,他认为第一要有明确的定位,因为有了定位才有目标,有了激励才有动力。第二他强调了团队的重要性,找一个能和自己共事的人,发挥团队最大的价值。第三他强调了态度决定一切,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第四他告诉大家通过这次数模比赛他的个人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接着,肖宇龙介绍了上海大学的"精海"无人艇团队,他们致力于做中国最先进无人艇,因为有着共同的信仰,他们无所畏惧,秉持着"精卫填海"毅力和吃苦耐劳的工匠精神,志扬中国无人艇雄风!他告诉大家,在科研领域要用有限的时间把握重点方向,在项目领域有想法就要去行动,从实践中锻炼自己,在生活领域,要适当给自己的生活增添调味剂。同时将他自己信奉的三字箴言:"活"、"韧"、"忍"’送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够做有情怀的事儿,做有情怀的人。
第二位分享者是来自2017级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姚宇巍,他是第十三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获得者。此次带来的分享主题是"比赛=寻找好玩的事情"。
姚宇巍首先为在座的同学科普了"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他就如何参加科创比赛选择课题、如何组建团队以及如何学会利用现有项目这三点进行了分享。分享了团队获奖项目——基于随机森林的视线控制技术,即利用摄像头捕捉视线的转动,来实现用视线来控制计算机等设备。此外,姚宇巍还讲述了他参加本次比赛的感触,他强调了团队的重要性,一个良好的团队可以让你感觉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还可以实现团队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同时,在比赛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与挫折,他强调一定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断地去尝试,那么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平时的积累是获得成功的关键,要脚踏实地才能仰望星空。每个人参加比赛的目标可能会有很多,也许是奖金、求职、落户等因素的驱动,但是他认为最重要的是兴趣的驱动,因为唯有热爱才能一直支持我们不断探索。从0到1,从1到N,兴趣驱动,团队助力,愿大家都能像姚宇巍一样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第三位分享者是来自2016级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方迪恺和2017级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孙佳敏,他们是第四届中国研究生移动终端应用设计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此次带来的分享主题是"做一名热情而虔诚的实践者"。
孙佳敏首先向大家展示了他们的参赛作品——基于移动增强现实技术的新型文物展示平台,他们的项目基于Unity3D平台,并利用增强现实、深度学习、数据可视化等技术,实现了文物二次创作、文物数字修复、文物再现、让国画动起来、古书翻页、旧报新读6大功能,让文物展示平台更加生动有趣,让文物在新时代"活过来。接着,方迪恺根据他自身的科创之路,回答了4大问题。一是介绍了一次科创比赛一般包括准备参赛、想法产生、作品实现、网上初赛、现场决赛等步骤;二是分享了如何获取项目创作灵感,他表示灵感一般可以来源于兴趣、生活以及现有的科研项目资源;三是回答了科创是否受自身专业的限制这一问题,他们认为创新不分领域,只要有想法和行动力,每个人都有机会;四是总结了如何平衡比赛和学习、工作之间的关系。方迪恺和孙佳敏向大家强调了科创之路需要拥有不轻言放弃的精神,勤思探索,追求卓越,愿我们都能成为热情而虔诚的实践者。
第四位分享者是来自2016级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硕士研究生朱志颖,他是第四届中国研究生移动终端应用设计创新大赛二等奖获得者。此次带来的分享主题是"从创新到创业是不一样的世界"。
朱志颖向我们介绍了他们团队作品——眼底疾病智能诊断系统,该系统基于人工智能,不仅能自动筛选查出疾病的种类,患病严重程度,还能十分精准地定位病灶区域。这项技术不光可以大幅提高大城市医院眼科诊疗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在中西部城市及广大基层进行推广,解决眼科医疗水平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目前,该项目已经获得落地补贴,进入工商注册阶段,未来将大大助力眼科医疗。此外,朱志颖还和我们分享了从此次比赛中他的收获。除了获得荣誉奖项以外,一他认为最大的收获是具备了创业意识,使他从原先仅是在理论上的创新向创业迈了一大步;二是通过比赛他还收获了一个和谐的有凝聚力的团队和深厚的友情。同时,朱志颖强调了参加此类比赛需要注意的几点:选择合适的项目以及团队,平时要注重能力的培养,不断完善项目,最重要的是要坚持。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一直在积累,一直在准备,机会总会来,来了就抓住它!从创新到创业,你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第五位分享者是来自2017级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周琼瑶,她是2018"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获得者。此次带来的分享主题是"我与一朵花的邂逅故事"。
周琼瑶先向我们介绍了"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的赛事流程、赛事报名等基本情况。随后展示了她们的项目"永不凋谢的高原玫瑰"——基于一种创新保鲜技术的永生花产业链,该项目目前拥有30多项专利,以生态种植+科技加工+艺术创意的理念使产品不断迭代升级的特点。同时分享了她与Rose Queen的故事,在遇见Rose Queen这一项目前,她尝试过很多创新项目,但是都由于项目缺乏创新性、商业模式不完善、目前技术无法支撑等种种原因失败了。但是她没有放弃,终于在最好的时期遇见了Rose Queen这一项目。项目本身成熟且运营稳定、紧跟市场痛点,以点带面、商业模式成熟、市场广阔是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周琼瑶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一条创新创业道路是平坦的,虽然长路漫漫,但团队成员能够相互配合,并秉承"坚持、开放、团结"的信念,在创新创业之路上共同前行,那么我们一定能在科创道路上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光亮。
在交流答疑环节中,同学们就斜杠青年炼成的驱动力,对科创事业的追求以及感悟向几位分享者积极地提问,也都得到了详细的回答,解开了同学们心中的疑问。上海大学第十七届研究生学术节"科创嘉年华"之"科创研讲台"第一期活动至此圆满结束!感谢6位嘉宾为我们带来的精彩分享。"科创研讲台"系列活动,通过邀请研究生创新创业先锋走到台前,分享朋辈榜样的科创故事,打造创新、共享、自由、开放的跨学科学术文化交流互动平台。我们期待着下一期的"科创研讲台"有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