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盎然的三月,我们又迎来了新的春季学期,按照上海大学的教学传统,一学期伊始的首日教育是必不可少的。2017年3月26日,法学院2016-2017学年春季学期研究生首日教育围绕"情商ABC --校园生活中的情绪调节"的主题展开,由季文泽老师主讲,侯文婷老师主持,旨在让同学们意识到在生活学习中情绪调节的重要性,正确的辨别分析自己的情绪并学会控制与调节,积极的面对生活中遇到的烦恼,做最优秀的自己。
活动的开始,季文泽老师列出一组有关情商测试的题目,待同学们测试结束,老师根据不同的测试结果一一对应分析,针对不同情商群体学生量身定制活动菜单,教导学生正确认识、分析自身的情商,并引入接下来有关校园生活中情绪调节的主题。 情绪的产生和变化常常令人们觉得难以理解和把握,但情绪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例如,兴奋或平静、愉快或忧郁、紧张或轻松等。情绪的性质、强弱、状态不同,导致人们活动的效果和效率也会不同,并且情绪本身就给人以积极或消极的内心体验,还会引发一定的身体反应。每个学生都应该主动关心自己的情绪,努力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针对此问题,季文泽老师列出几点校园生活中调节情绪的方法: 1. 渲泄法不愉快的情绪是不可避免的,采取适当方法加以宣泄可以释放心中的郁积,有利于身心健康。渲泄法有两种:直接渲泄和间接渲泄。直接渲泄是直接针对引发情绪的刺激来表达情绪。例如,当与同学闹了矛盾之后,不妨去开诚布公地与对方交换意见,消除误会,不良情绪就会随之释放出来;间接渲泄是不把发泄的对象指向引发情绪的人或事物,而通过间接途径使不良情绪释放出来。如对知心朋友诉说、写日记、大哭一场或者大声唱歌、剧烈运动等都是间接宣泄的好方法。 2.分散转移注意力法有时候,不良情绪不太强烈,甚至有时找不到明确的诱发原因,但是它却弥漫在几乎所有的活动当中,表现为一种混杂的焦虑心境,时间一长,也会令人感到难以忍受。针对这种馆况,最好的选择是不必关注自己的心情,做自己该做或喜欢做的事情,如学习、工作、娱乐、社交、运动、生活琐事等等。目的是转移注意力,不让自己有空闲去想不愉快的事情。 3.自我暗示法积极的自我暗示,常常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自我暗示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利用语言的自我暗示、利用环境的自我暗示、利用动作的自我暗示、利用自我"包装"的自我暗示、利用心理图像的自我暗示等。如学生可以通过抄录、朗诵自我激励的句子,来振奋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心情烦躁时可以多听听舒缓的音乐;紧张不安时,可以扩胸做深呼吸来安定情绪等。 4.自我放松法按一定的练习程序,学习有意识地控制或调节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使身心放松以缓解焦虑 。自我放松法包括呼吸放松法、肌肉放松法、想象放松法、自主训练法。如学生在考试之前、出场表演之前、当众讲演之前、面试之前、参加体育竞赛之前,都可以用深呼吸法来调整身心状态,减轻紧张情绪;肌肉放松法经常用于对抗紧张、恐惧、焦虑等情绪;利用想象也就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
总之,本次首日教育着重关注学生们的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帮助学生在面临考证、实习等多重生活与学习上的压力时,可以合理的调节自身情绪,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进而全面发展。此次首日教育为同学们上好了春季学期的"第一课",相信同学们在新学期会有更多更大的收获。
法学院研究生新媒体团队 汪钱思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