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风采
七一表彰
项目介绍
发展动态
日常教育
研途菁英
工作队伍
工作室建设
课题研究
评选通知
获奖名单
评选办法
勤工助学
管理办法
学术竞赛
就业创业
实践通知
实践项目
研究生三大节
TED讲坛
我心目中的好导师
泮池言学
艺术节
学术节
体育节
大咖面对面
“七个一”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2015年11月24日下午3:00,社科学院第一四九讲社科论坛在校本部B401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段伟文带来题为"可接受的科学:多元主义与新客观主义的探索"的学术讲座。论坛由吴德勤老师主持,社科学院欧阳光明等老师和研究生代表参加了此次讲座。
段伟文老师首先就哲学化的科学观与必然的科学展开分析。按以往认知,科学是追求一元论的知识体系,但如果科学不再是一种必然的科学,我们可以接受什么样的科学?段老师就此问题展开论述。在我们这个时代,科学面对的是整个社会,以往的科学的必然性或者说是合理性与这个时代的科学已经不一样了。以往的科学的必然性就是合理性,但这个时代,科学从合理性到了可接受性。真科学的二个维度一个是自然哲学向度,一个是工具向度。科学从合理性到可接受性,有意义的真理与内置有伦理与价值的科学是我们可以接受的。
接着段老师分析了可接受科学结合当代科学的发展形成的科学哲学的自然化与实践转向,这实际是科学与哲学的地位的微妙变化:从科学的哲学到第二哲学;从新实验主义到能动实在论;技术化科学、后常规科学与科学的社会健壮性。科学从"天上"到了"人间",到了"人间"之后首先面临的是新经验主义与斑杂的世界,这就需要科学在局域中找到实在。科学便具有了有限性和有效性,从多元主义到多重实在,从强客观主义走向新客观主义。这里强调科学所探寻的是基于能动者主体意向和视角并与世界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能动实在,其理论、方法与视角多元是具体多重稳定性的多元聚合体,寻求的是一种由知识的后果反过来修正知识的前提的新客观主义。
最后段伟文老师分析了科学哲学的新视野,包括本体论的拓展与认识论的拓展、直面社会怀疑论的挑战、直面科技时代的科学无知、预防性原则与主动性原则五个方面。
此次论坛内容丰富精彩,很有深度,为我们带来了科学哲学研究的前沿研究状况,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论坛结束后,社科学院的师生与段老师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探讨。在热烈的掌声中此次论坛圆满结束。
社科学院14级哲学专业研究生李娜
上一条:材料学院14级材加一研究生党支部组织菊花展参观活动 下一条:社科学院2015-2016学年冬季学期首日教育顺利展开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