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色基因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为了更好的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上海大学理学院数学系19级硕博联合党支部于12月24日中午12点在宝山校区E408成功举办了"讲述家乡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党课。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姚颖冲、理学院招生就业主管周荣明,理学院团委副书记、研究生辅导员周桥出席了本次党课。本次党课由理学院数学系19级硕博联合党支部书记蔡志明主持。
首先,支部党员杨柳同志讲述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沂蒙精神。所谓沂蒙精神就是沂蒙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沂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的宝贵财富。杨柳同志给大家讲述了从抗日战争时期 "用乳汁救伤员"眀德英和 "沂蒙母亲"王换于的故事,到后来的时代楷模赵志全、新一代革命军人张楠以及铸造了"九间棚精神"的刘嘉坤的故事,这一个又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精神事例和典型无不体现了沂蒙人民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勇往直前的沂蒙精神。
紧接着,支部书记蔡志明分享了他的家乡泰州市革命老区——黄桥的故事。泰州黄桥是一个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军事重镇,在解放战争历史上,黄桥决战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此次战役为创建苏中、苏北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经过支部书记蔡志明的介绍,支部成员了解到,虽然战争给黄桥带来了伤痛,但黄桥从未停止过发展的脚步,黄桥镇已成功举办了三届黄桥烧饼节,并在2018年成功入选全国最美特色小镇50强。
最后,周荣明表达了自己对沂蒙精神和黄桥战役的感慨和崇敬之情,并呼吁支部成员要时刻牢记党员身份,积极向革命前辈学习不怕吃苦、敢为人先、对党忠诚、初心如磐的坚定信念,把红色革命精神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心得体会:
1、本次党课讲述了沂蒙和黄桥的故事,这一段段的讲解让我感概万千,热泪盈框。沂蒙人民无论是男女老幼为了党和国家,奉献了一切,甚至是自己和家人的生命。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军民、党群之情,在这片土地上体现得淋漓至尽。车轮滚滚支前线、送子送郎上战场、沂蒙红嫂爱军情,这些人、那些事,谱写了一曲曲血乳交融的军民鱼水情的动人赞歌。平凡而普通的人民,怀着对信念的执着追求,为理想而战斗,在战火中燃烧青春,用宝贵的生命点亮胜利的曙光。
——吴钰蓉
2、本次党课关于红嫂王换于的事迹,我们认识了老区人民,特别是一群柔弱的女性,撑起了一场战争都后防,她们送自己的夫君儿郎上战场,为的是一个最朴实"过好日子"的希望,因为她们相信有一天会太平会富强。但她们是质朴的女子,不懂得用大道理宣扬,所以她们忍住泪,为亲人整理行囊。她们企盼着亲人归来,为了一个家庭的希望,团聚对于那个动荡的年代是最奢侈的期望。而面对噩耗,她们仍旧选择了担当与坚强,因为那个时候她们是一个家庭的脊梁。生活还在继续,依然有人将要离去,那些柔弱的背影依旧要撑起一个小家,同时用她们的青春与幸福去奠基一个民族兴盛的希望。虽然她们没有流血受伤,却用强大的内心遮蔽了凛冽的痛楚。她们的笑是灿烂且美丽的,而泪是凝结了我们今日幸福的宝藏。所以,有这样一句评论:沂蒙的女人在战争中表现了"世界上最令人动容的守候",我认为很恰如其分。
——蔡芯
3、非常感谢两位同学细致的讲述,让我有机会对沂蒙和黄桥两个地方有了更深的认识,去了解到这两个地方浓厚的红色背景与时代精神。这节党课让我深深感受到"传承红色精神"这一不变的主题,以及党成立以来的艰辛与人民群众的力量。这也因此让我更想去了解自己家乡的红色背景,去感受我一直生活的家乡所拥有的红色印记。
——程佳芳
4、参加了支部组织的"讲述家长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党课,我在此次党课中学习到了革命老区黄桥的革命精神和"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这让我感触颇深,从中学习到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无私奉献,拥护共产党的伟大精神。这让我深知作为一名入党申请人,更应该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对人民有益的事情,并为传承红色基因贡献自己的力量。
——纪庆娇
5、本次党课主要讲述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沂蒙精神和革命老区黄桥的故事,我了解到了沂蒙精神的起源和内涵以及其中的一些相关事件和人物,深刻的体会到了群众的重要性,以及深入群众的必要性。"革命老区黄桥"烧饼的故事也深深地体现了群众对党的支持。中国共产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中国共产党。
——陈翠萍
理学院数学系19级硕博联合党支部 吴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