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
的科学家精神
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
宝贵精神财富,
更是引领广大研究生接续奋斗的精神火炬!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广大青年研究生传承和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坚定科技报国志向,勇担强国建设使命,涵养优良学风,1月3日,上海大学第三届研究生红色宣讲微课程大赛决赛在宝山校区举办。
通过前期动员、学院推荐、学校审核、校级初赛,共有20个微课程作品进入本次决赛。上海理工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彭宗祥,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王一林,上海大学组织人事部组织处副处长、党校副校长卢吉超,上海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副部长孙琦琰,上海大学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副主任谢瑾,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袁晓晶,上海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魏宏,作为专家评委莅临现场,各学院研究生党建中心主任担任大众评委,以及来自各学院的领导老师和研究生党员代表出席本次大赛。本次大赛由社会学院研究生、研究生红色学讲团讲师王达然主持。
本次大赛作为研究生时代新人说系列活动之一,以“弘扬科学家精神 凝聚科技报国力量”为主题,20名选手聚焦我国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科学家的故事,身边优秀科技工作者的故事,上海科技创新故事,青年科研报国的故事,结合学科专业、个人经历和观察思考,精心策划准备了生动的红色宣讲微课程,为广大研究生带来精神大餐,展现上大研究生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微课程展示
医学院研究生张彦彦、悉尼工商学院研究生黄思镁、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胡瑶、微电子学院研究生吕萧纹、经济学院研究生费思佳、文学院研究生陈雨昕讲述钱学森、袁隆平、师昌绪、屠呦呦、黄大年等我国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科学家故事,激励同学们从老一辈科学家的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砥砺品格,陶冶情操,刻苦钻研,报效祖国。


理学院研究生何橹灵、国际教育学院研究生张心茹、社会学院研究生程雨苗、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蒋洁、上海电影学院研究生何其乐讲述上海大学老校长钱伟长先生的事迹和精神,与同学们一起感悟老校长钱伟长先生的浓浓家国情怀和育人拳拳初心,致敬伟大科学家。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研究生金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车欣然、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研究生洛宇、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研究生白雪凤、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研究生李瑞雪阐述上大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故事,通过讲述李三立院士、杨雄里院士、环境工程团队、先进工模具材料及应用技术研发团队、“三星堆”3号祭祀坑发掘团队的科研故事,激励同学们勇攀科研高峰,激发奋进力量。

法学院研究生连顺祥、管理学院研究生鲁红、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韩伟、上海美术学院研究生项佳毅聚焦建设航天强国、推进科技强军等关键词讲述科学家们的奋斗故事,鼓舞同学们以科学家精神为指引,不负韶华、奋勇前进。


专家点评

评委老师对参赛同学进行细致点评,并给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谢瑾老师对同学们认真准备的态度和课程的生动性表示肯定,并指出,5分钟的微课程要注重结构内容的详略安排,注重举例的代表性,注重与自身与青年相结合,讲出亮点,讲出特色。

孙琦琰老师结合参赛选手表现建议微课程可以用众所周知的大事、用刚刚发生的新鲜事、用贴近实际的身边事导入,提升课程吸引力,同时,要充分熟悉所讲内容,加强与观众的有效互动。

卢吉超老师谈到要根据宣讲时长设计组织宣讲内容,保证课程架构完整,观点表达清晰;要注重演讲技巧,以小见大,有效运用各种新媒体方法,提升课程生动性。

袁晓晶老师指出要对材料和案例进行深入挖掘,注重案例与理论的契合度,加强代入感,加强自身经历与授课主题结合,找准切入点,把握落脚点。

王一林老师建议讲课既要注重课程设计,要做到逻辑严谨,过度自然,案例生动;还要注重声音和表先的感染力,声音要清晰洪亮、情感充沛,仪表、体态、着装要大方、得体、自然。

彭宗祥老师用“三好三高”对20名选手的精彩表现表示肯定,并做总结点评,彭老师提出理论宣讲“十个有”的建议,即有虚有实,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滋有味,要用生动的例子来阐释观点;三是要有情有义,课程内容和表达方式要注重感情投入;四是有棱有角,要讲出自己的风格;五是,有己有人,要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评选结果
综合专家评委和大众评委打分,本次大赛
共评选出:
一等奖2名:张彦彦、张心茹。

二等奖4名:程雨苗、李瑞雪、何橹灵、连顺祥。

三等奖6名:蒋洁、洛宇、车欣然、韩伟、何其乐、黄思镁。

优秀奖8名:鲁红、金琦、陈雨昕、费思佳、吕萧纹、白雪凤、胡瑶、项佳毅。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魏宏老师为研究生同学们寄语,魏宏老师指出,研究生同学们要深刻体悟“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的内涵,用伟大精神激励自己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奋斗。并对参赛选手提出三点希望,第一,要用更生动的方式开展宣讲。赛后要结合专家评审意见进一步打磨课程,让课程与青年、与实际联系更紧密,讲出精神气,讲出自豪感。第二,要在更大的范围宣讲。要走进广大研究生,进党支部、进班团开展宣讲,走出校园,进中小学、进企业社区开展宣讲;要带动一批同学,进一步学习伟大科学家精神,弘扬好科学家精神,展现好风采,传播好声音;第三,要坚持终身学习。将理论学习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从伟大精神中体悟学习方法与生活真谛,汲取前行力量,做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

“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
让我们以伟大科学家精神为指引
争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
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者
崇高思想品格的践行者
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上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