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上海大学“东方讲坛”暨“泮池言学”系列:论哲学修养

创建时间:  2015/05/15  董芳源   浏览次数:   返回

2015年5月15日下午13:00,"泮池言学"之社科论坛在校本部B401举行。此次"泮池言学"学术讲座还成功申请了"东方讲坛"。主讲人郁振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2006年获挪威卑尔根大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法国里昂高师等从事访问研究。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主任,兼任第七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际形而上学学会(ISM)秘书长、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知识论分委员会副会长、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副会长、美国波兰尼学会理事、中法科学与社会联合研究院(Joriss)知识与行动研究室(KAL)中方主任。此次学术讲座由欧阳光明教授主持,社科论坛"坛主"吴德勤教授组织,哲学系主任宁丽娜教授协助,陈新汉、刘静芳、刘友古、吴立群、王金伟、彭学农、刘小涛、周丽昀、杨庆峰、黄圣平、刘冰、袁晓晶等十几位老师、社科学院近四十名博士生、研究生与本科生以及部分其他院系学生及社会人士参与。
郁教授的主要学术兴趣为认识论、形而上学、中西哲学比较,所以此次带来的《论哲学修养》学术报告也主要从认识论角度展开。报告首先从Gilbert Ryle提出的"Knowing how and knowing that"之争切入,郁教授认为"命题性知识"knowing that与"能力性知识"knowing how之间是不同的,这与Gilbert Ryle的观点一致而与理智主义不同。2001年由Jason Staley与Timothy Williamson发表的论文而进入学术争论的讨论。"知识、能力、境界",围绕"哲学修养"的主题,郁教授分别从义理学说的了解、穷理能力的培养和哲理境界的追求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一、关于义理学说的了解,郁教授提出"philosophical knowing that",并认为"world philosophy an open. inclusive conception of philosophy",引用雅斯贝斯及黑格尔的观点来说明要有包容开放性的哲学。此外,历史性地介绍"The Chinese mind"。二、关于穷理能力的培养,也就是"philosophical knowing how",主要从三方面论述。首先,两种哲学的能力之知。即论证技能(argumentative skill)、哲学的判断力、鉴别力、品位(philosophical Judgment,connoisseurship,taste)。其次,哲学专长(philosophical expertise),即philosophical knowing that与philosophical knowing how相结合。最后,"好的哲学"的形式特征和实质指向。"好的哲学"其形式特征,必定具有clear、rigorous、precise,而清晰、严格、精确的特征是对哲学形式的基本要求;需要具有penetrating、deep、profound,要强调哲学上的穿透力、本质及深度;此外,哲学也需要具有comprehensive、systematic,要形成系统性与规模性。"好的哲学"的实质指向人类的基本价值,这些基本价值包括自由、真理、仁爱、慈悲、神圣、崇高、优美等。郁教授在谈到"自由"时,引用了华东师范大学的哲学系训,即冯契先生题写的"无论处境如何,始终保持心灵自由思考,是爱智者的本色。"关于"好的哲学",郁教授使用了一组隐喻,即水晶(as clear as crystal)、剑(as penetrating as a sword)、网(as systematic as a net)、火炬(as bright as a torch),哲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应该是一种价值引导。三,关于哲理境界的追求,郁教授运用自己熟知的古今中外论著,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哲学之为生命的学问。如金岳霖在《中国哲学》中谈到"哲学家本人,就是实现其哲学的工具:在一种极端的意义,其哲学就是其自传。"引用法国Pierre Hadot的著作"philosophy as a way of life"来阐述哲学首先强调生活之道,其次才是理论研究。其次,冯友兰的境界说,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最后,生命的学问的两大功能。其一是转化功能(transformative function),对世界与对自身,从应然向实然转化;其二是治疗功能(therapeutic function),不是身体或物理上的治疗,而是来自哲学方面的治疗。
整个学术报告内容丰富精彩、通俗易懂而又不乏深度。其中,郁教授在提到龙应台这位台湾现代作家、"中华民国文化部部长"时,谈到"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文史哲",尤其是政治人物更需要具备文史哲方面的人文素养引起在场师生共鸣。"我们为什么要关心今天的政治人,明天的政治人物?因为他们掌有权力,他将决定一个社会的走向,所以我们这些可能被他决定大半命运的人最殷切的期望就是,你这个权力在手的人,务必培养价值判断的能力。"因为文学是"白杨树的湖中倒影"、哲学能在"迷宫中望见星空"、史学便是"沙漠玫瑰的开放"。
报告结束后,郁教授与我校师生进行现场互动。为师生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也让这场学术报告取得了更深更大的成功。学术氛围浓重,哲学这一学科的活力再次被激活。此次"泮池言学"之社科论坛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效果。
社科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  骆月明

上一条:美术学院“泮池言学”第二十一讲:学生系列讲座之“羌族文化与羌族艺术”

下一条:美术学院“泮池言学”第二十三讲:学生系列讲座之“论古代绘画中 的形神问题”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