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理学院“泮池言学”——粒子世界与标准模型

创建时间:  2015/06/18  顾志祥   浏览次数:   返回

6月18日下午1点,理学院物理系陆杰博士应邀在G309会议室作主题为"粒子世界与标准模型"的学术报告。物理系杨国宏、葛先辉、张爱林教授和吴绍锋副教授及相关研究生参加了本次学术报告。
陆杰博士2003年进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师从朱世琳教授攻读理论物理专业硕士学位。先后研究过强子物理的流管模型,强衰变模型,以及手征微扰论。2006年获得欧盟以LHC为专题的"玛丽·居里奖学金",以此获得资助进入瑞典Lund大学理论物理系攻读理论粒子物理专业的博士学位。就读博士期间主要研究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弱电破缺机制的强相互作用动力学,手征微扰论的高阶计算,以及双希格斯模型。2012年3月开始到西班牙Valencia大学的IFIC研究所作博士后研究,指导教授为著名粒子物理学家Antonio Pich教授。这个阶段主要研究2HDM下的各种味道改变的稀有衰变,相关论文发表在JHEP上,并被Physical Reports上关于2HDM的综述文章追加引用。陆杰博士于2014年12月加盟上海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开始教学工作。
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以夸克模型为结构载体,在弱电统一理论以及量子色动力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标准模型描述了与电磁力、强作用力、弱作用力三种基本力及组成所有物质的基本粒子的所有物理现象,可以很好地解释和描述基本粒子的特性及其相互作用。标准模型的建立是20世纪物理学取得的重大成就之一。
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报告过程中,与会师生认真聆听,并就相关问题及时请教,陆杰博士都耐心详细的做出了解答。整个讲座深入浅出,气氛轻松,使同学们了解了当前科研的最新动态。

上一条:理学院“泮池言学”——更高,更快,更强—锂电池材料研究进展@USTC

下一条:美术学院“泮池言学”第三十讲:学生系列讲座之“联系”“创造”——关于当下艺术的思考”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