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美术学院“泮池言学”第三十一讲:"脆弱与坚强"--玻璃绘画艺术的前世今生

创建时间:  2015/06/24  柳梦洁   浏览次数:   返回

2015年6月18日下午15点,美术学院学术节"泮池言学"学生讲座第三十一讲《"脆弱与坚强"--玻璃绘画艺术的前世今生》在美术学院432教室进行,主讲人为美术史论专业研究生赵楠楠、李柯臻。讲座中,主讲人以自己对玻璃绘画艺术的学习及研究为基础,讲述了玻璃绘画艺术的起源及发展,并介绍了相关的工艺。此次讲座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上海大学研究生院、上海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会承办。
本次讲座将在座观众带领入到了玻璃绘画艺术的绚丽世界。在西方,人们常把玻璃说成是上帝赐予人类的最佳礼物。可见,玻璃降临人间,给世人带来了多么大的喜悦和创作灵感。玻璃绘画源起于古代埃及与古罗马时期。在北欧,随着哥特式建筑风格艺术的崛起,哥特式建筑逐渐替代了传统的罗马式建筑,墙面上大面积区域的彩色玻璃窗启发了伟大画家绘画的灵感,他们在富有丰富色彩的玻璃玻璃上绘制精美的图画,画在彩色玻璃上的图画成为了中世纪的绘画成为天才们的最杰出的作品。
    本次讲座使得在座的同学们进一步了解玻璃绘画的历史与演变过程,从古代埃及、古罗马、中世纪到文艺复兴、巴洛克、新古典主义时期,以及近现代的玻璃绘画的发展。带领大家领略绘画艺术在玻璃制品方面的发展历史,以及通过现代玻璃绘画作品的展示,一起探讨玻璃绘画的发展趋势。在座的观众不论是艺术理论、艺术设计,还是艺术创作专业的学生,都从中汲取了灵感,得到了极大的收获。
                       美术学院研究生会——蒋杉/摄影 李柯臻/文

上一条:美术学院“泮池言学”第三十二讲:许幸之早期美术活动文献解读新发现

下一条:美术学院“泮池言学”第三十二讲:许幸之早期美术活动文献解读新发现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