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泮池言学”第五十六讲:时代风格于古书画鉴定之意义——以《丹山纪行图》卷的鉴考为例

创建时间:  2016/12/21  高清   浏览次数:   返回

2016年12月13日下午2点,美术学院318室迎来了一场题为《时代风格于古书画鉴定之意义——以< 丹山纪行图>卷的鉴考为例》的讲座,主讲嘉宾是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副主任凌利中,讲座主持人为史论系教授张长虹。此讲座由上海美术学院、上海大学研究生院、上海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上海美术学院研究生会承办。

凌利中老师首先从古书画的欣赏与鉴定方法说起,谈到古书画欣赏与鉴定有三大任务,分别是判优劣、辨真伪和明是非;古书画的鉴定方法主要有目鉴、考证和科技测试。在面对不同的古书画作品时,有时候第一眼的直觉相当重要,而古书画鉴定的直觉则与书画的时代风格有关。讲座中,凌老师通过与观众的互动——用感觉判断两幅作品的真假——帮助观众认识到直觉有时间能帮助大家发现问题,做出一个基本的判断。接着凌老师粗略介绍了元代绘画的时代风格与成就,以此帮助观众对元代绘画风格有个简单的认识。最后凌老师通过案例《丹山纪行图》卷作者考,来说明时代风格于鉴定的意义。案例分析中,通过图卷的题跋、印章以及各种文献考证抽丝剥茧出一个完全不同于之前的结果,论证出该件作品并非出自于明代的顾琳,而是来自元代的顾园。这一结果也正好符合该卷作品画面风格偏向元代的视觉感受。讲座最后,凌利中老师为现场同学认真答疑,通过短暂的交流再次让我们认识到时代风格非常有助于在古书画鉴定中发现问题,而解决问题则需要我们细致严谨的考证。

讲座结束,大家以热烈的掌声对凌老师的精彩演讲表示感谢。

文/图 周琦上海美术学院研究生会

上一条:社科论坛第一七五讲:“特朗普当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下一条:“泮池言学”系列暨社科论坛第一七四讲:知识经济与唯物史观的创新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