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社科论坛第二一六讲:中国古代学术史研究的本土化途径顺利开讲

创建时间:  2018/10/15  赵荣锋   浏览次数:   返回

2018年10月12日,社科论坛第二一六讲于校本部东区社科学部208会议室顺利开讲。此次社科论坛由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所长鞠实儿教授主讲,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哲学系宁丽娜教授主持。
鞠教授首先对以西方定义的文化与知识的概念进行了评价与反思,进而提出更加客观广义的文化与知识的定义。同时,他提出了在当今世界以西方的现代科学为主导地位的语境与背景下,如何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学术知识系统及其历史的问题。鞠教授认为,研究中国古代学术史存在两条道路,一条是"据西释中"的道路,另一条则是"据中释中"的道路。鞠教授从意义的文化相对性和合理性的文化相对性原理出发,说明"据西释中"范式在理论上不能成立,并解释了"据西释中"范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固有的困难,从而表明运用该范式不可能正确描述和解释中国古代学术思想。鞠教授还提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据西释中"范式的程序存在一般性困难(包括"据西释中"范式在文化切换中、描述方面和评价方面的困难)和特殊困难(包括"据西释中"范式创生中国古代新学科、"据西释中"范式新创生学科的文化断裂)。
鞠教授认为,研究中国古代学科的目的是在中国古代文献的基础上阐明有关学科的概念、判断和体现结构,因此研究中国古代学科需要范式转化,立足于中国本土文化,揭示中国古代学说的本来面目,根据中国本土知识来表述和解释中国本土文化现象,这就是"据中释中"。鞠教授还提出了"据中释中"范式的理论依据和程序,他着重分析了数学上的文化多元性和文化相对性,提出了数学史研究中的"据西释中"的方法与目标,对其后果进行客观的分析,并提出中国古代算学史研究的本土化方法,包括:本科的本土解读方式、数学史研究的本土化原则和中国古代算学史研究的本土化程序。
讲座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结束,社会科学学部宁丽娜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并对鞠教授表示感谢。鞠教授学识渊博,给同学们讲解了许多新观点、新理论,对同学们的学术研究颇有启发,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社会科学学部2018级研究生王慧莉供稿)
 
 

上一条:材料学院2018年第十三期研究生学术报告顺利举行

下一条:上海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学工同仁到我部交流学生工作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