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外国语学院第三届学术节开幕式暨系列讲座

创建时间:  2011/10/15  许郑晗   浏览次数:   返回

在秋高气爽、细雨绵绵的日子里迎来了外国语学院一年一度的学术节。外国语学院的师生满怀对学术的热情于10月14日早上齐聚于J楼101。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冯奇教授主持开幕式,分别介绍了本次四场学术讲座的主讲老师们: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方梦之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日语系系主任陆留弟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院长虞建华教授、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朱永生教授。
在讲座开始前,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文科处处长郭长刚教授和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施雯教授分别对学术节的开幕进行了致辞。郭老师提到了需要我们回归教育的本质即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施老师指出本届学术节的主题是:全球视阈下的外语教学与研究。本届学术节将持续两个半月,并具有特殊意义,希望全体师生都能积极参与学术沙龙活动,以充实学院的校园文化和促进学院的科研发展。在两位老师表达对学术节的美好祝愿之后,继而正式开始了四场学术讲座。
首先进行学术发言的是方梦之教授,主题是:翻译的职业化与翻译研究。方老师提到了四个问题:翻译职业化的特征、翻译职业化的过程、职业化存在的问题及职业化与翻译研究,并针对这四个问题进行细致深入的讲解,使学生们对翻译职业化的概念有了深刻理解。
接着是陆留弟教授发言,主题是:乐茶(生活)与"嗜茶"(精神)-中国人眼里的日本茶道文化。陆老师从茶的起源和利用、茶道中的精神世界、中国的茶艺与日本的茶道,以及"茶艺"取经于"茶道"的地方等多角度向大家介绍了茶道文化,让大家真正感受到了茶道文化的魅力。
第三场讲座是由虞建华教授来主讲的,主题是:作为象征资本的大写的"我":文学的市场化与作家的重新定位。虞老师给学生们深入剖析了杰克?伦敦和他的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使大家更加清晰地了解了杰克?伦敦的传奇一生
上午最后一场讲座是由朱永生教授来主讲的,主题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个体发生学。朱老师讲到了Halliday对个体发生学的贡献,其中主要分析了语言发展的三个阶段:原型语言阶段、过渡阶段、母语阶段及各阶段的特征。
各个讲座都让同学们收获颇丰,很有感触:
整整一上午,精彩的讲座,满满的收获。方教授的专业,陆教授的博学,虞教授的睿智,朱教授的幽默,大师独有的魅力无不博得现场掌声阵阵。学术上,他们拥有无法企及的高度,素养上,他们有着令人敬仰文化修养。研一的我和大家共飨这样一场学术盛宴,一睹大师的风采,认真汲取字字箴言,用时尚的词来讲:大师就是大师,气场足,很有范儿。
——席丽明
第一次参加如此正式学术研讨会,有一种新鲜感。听了教授们的发言感觉收获颇丰。尤其是朱永生教授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个体发生学",风趣幽默,明白易懂。学院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多老师以及学术交流机会,一定要充分利用,以促进自己的成长。
——孙慧珠
今天有幸作为一名学术节志愿者为各位学者老师个同学服务。亲临现场,听到了来自上外和本校各位著名教授和学者的讲座。受益良多。他们满腹学识让我很是敬佩,那颇具亲和力的言辞让我觉得他们不是那么的可望不可及。内心的斗志由此变得更加强烈。我深刻认识到自己与他们得差距。但也因此有了动力去钻研自己专业,也知道了作为一位优秀的学者知识面不应太过狭窄我会更加努力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才能。                                                              
——张红艳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本场四次讲座不仅加深了学生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而且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培养了学生们的科研素养。相信接下来的学术活动也一定能取得圆满成功,从而在上海大学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希望广大师生们齐心协力,以本届学术节为平台,加深与各兄弟院校的联系与合作,努力将上海大学打造为国内外知名院校。
外国语学院11级文学研究生党支部 董晓亚

上一条:环化学院研究生第二届“校园辩论赛”开幕暨首场辩论赛举行

下一条:红歌高昂 铭记党恩——机自学院研究生合唱团唱响艺术节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