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文学院举办学术节“泮池言学”系列讲座第三讲:习史沉思录

创建时间:  2012/12/06  李娜   浏览次数:   返回

12月5日晚上6点30分,历史系古代史博士研究生袁逢应邀在文学院A楼602会议室做了一场题为《习史沉思录——如何阅读》的学术讲座,主要阐述了深入阅读学术著作的一些方法。
袁逢学长师从于著名史学家谢维扬先生,主攻方向为先秦文献。同时,他也博通各个方向,如在近现代学术思想方面的功底也是极其深厚的。在求学过程中,他曾深入很多名家的著作细心涵泳,像余英时、罗志田等人的著作,他了如指掌。袁逢博士还主持过多个读书会,曾前往全国各地参加学术会议,与人论学切磋。
讲座一开始,袁逢学长解释道,将要谈的内容是在他个人求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出来的,他这次主要讲的是如何阅读的问题。其实阅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里面大有学问。他说道,学习的第一步是模仿,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找一个与自己性之相近的并且能够在学术史上留下足迹的前辈,细细模仿,深入进去,能够达到"想其所想,言其所言,行其所行"的地步,就算模仿到家了。接下来的任务是学习其他名师,也即所谓"转益多师是吾师"。再经过这个阶段的学习,才算入门了。就像当年蒙文通先是学习今文经学的廖平,后来也学习古文经学的刘师培,每天晚上脑子里都在打架,这说明学习已经进入了一个更高的阶段。
具体的读书分三步。第一是"懂",但是这一点很不容易做到。因为凡有言说,必有其"对手方",如果不明白作者言说后面的对手方是什么,那么文意何指是很难搞明白的。同时,作者所想要表达的、作者所实际表达出来的与读者所领悟到的,这其实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想要弄清楚这些问题也是需要用心的。第二是观察文章从论据到论争再到论点这一逻辑链条。比如说,论据出自哪里,可靠程度如何,仅是这一问题就值得大费思索。第三是通过阅读文章来阅读作者本人。只有做到这步,才算真正能够阅读透彻。
在交流环节中,有人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感到自己研究近现代方向颇为琐碎,时时有返回古代史的想法。袁逢学长解答道,其实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乐趣,近代史这一领域也是极为可观的,如果能够在古代史方面有一定的积淀,那么研究起近代史来会多一重助力。
最后,在大家的掌声中,袁逢博士的讲座完美落幕,工作人员向他赠送礼物以示谢意。
文学院 范玉亮

上一条:计算机学院成功举办UniqueSoft第四届研究生算法设计与应用竞赛

下一条:研究生学术节系列活动之理学院第四届科普进中学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