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理学院研究生聆听“师说”名师系列讲坛之“我与作家们”有感

创建时间:  2012/12/20  狄静静   浏览次数:   返回

12月18日下午3点,研究生学术节"师说"名师系列讲坛之"我与作家们"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行政楼报告厅举行。
本来这是一个文学性质的报告,但是作为上海大学的一名研究生,我也积极参加了。本次活动的演讲嘉宾是程永新老师。他毕业于复旦大学,毕业后就职于《收获》杂志社,历任编辑、主编助理、副主编,副编审。他从毕业之后,一直没有离开过编辑这个岗位,他是站在文学第一线的人。
这个报告主要是程老师跟我们分享他与中国一线的作家、文人背后的故事。在报告中他多次提到马原、余华、格非、苏童、莫言等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程老师觉得,很多作品恐怕已经是新时期以来比较高的高峰,难以超越,比如莫言的《丰乳肥臀》,余华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王安忆的《长恨歌》等拿到世界上去,也毫不逊色。作为理科生的我,虽然语文不是很好,平时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也会读一本小说。我读过贾平凹的小说,他的《废都》引用了大量的民谣民谚,充分披露了现实的残酷,反映普通百姓对现实中黑暗面的不满和牢骚并对人性中"恶"进行了揭露。
鉴于作家莫言获得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程老师跟大家分享的关于莫言的故事比较多一点。程老师认为,莫言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实至名归的事情。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国家,中国的文学是不容忽视的。
通过这个报告,我更加觉得我国现代文学的博大精深。同时,我也会多看这些著名作家的作品,我希望大家都能够热爱文学,关注现代文学。
理学院数学系第五党支部 陈艳亭
 
我是一名理科学生,但是我非常喜欢这样的人文素养讲座。这些文学作品不仅有着细腻的笔触,更加有着作家对于人生、对于生命的思考和总结,对于现实生活的批判和反思。
程永新老师讲了和莫言等作家的交往感受。莫言与《收获》有着几十年的深刻联系。程老师说,莫言是一个怪才,不喜言语,但是却能以最为犀利、最为深刻的角度去看待这个社会所具有的问题,并且对这个进行思考。而莫言的代表作《蛙》通过计划生育来对人类生存权力的拷问,内容非常深刻。每一个知名作家,都是从一名文学青年成长起来的。都是在经过不断的学习和经验的总结中慢慢蜕变成青年作家。而我们理科生又何尝不是呢?从学习开始,一步步有了自己的思考,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慢慢地再成为一名能够独当一面的科研工作者。
这次程老师的讲座令我印象非常深刻。我真心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和名师面对面交流。
理学院物理系第三党支部   陈琳

上一条:《收获》杂志执行主编程永新做客研究生学术节“师说”名师讲坛

下一条:第二届金融投资大赛圆满结束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