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4日下午,日本一桥大学坂井洋史教授应邀在A602室作了一场题为《文学史:是否可能/如何可能?——瞭望"文学景观"的眼光》的学术报告。此次讲座由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张勇安教授主持,文学院师生30余人听取了报告。
坂井洋史教授现任一桥大学大学院言语社会研究科院长,巴金研究会理事,上海大学文学院文化研究系校外委员,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著作有《忏悔与越界——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脱轨与启示——中国现代作家研究》、《巴金的世界》等。
坂井洋史教授主要从三方面展开论述。首先,他阐明了当下文学史遭遇的困境,即作为现代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被人为地虚构出来的、酿成"国民"意识的意识形态机器之一的文学史,在今天的"文学研究"领域中成为严厉的相对化和质疑的对象。紧接着,他指出新的文学史叙述的客观条件正在逐渐齐备,因此不应当简单地认为文学史已"过时"而把它从文学研究的范围排斥。最后,坂井洋史教授重点探讨了"‘新的文学史’是否可能?如果可能,那么如何才可能?"这一问题。他将视觉的现代性、现代的"视觉制度"及其局限等"视觉论"范畴内的观点和研究成果纳入在视野中,并通过展示西方教堂画、埃及壁画、仇英《清明上河图》及儿童画等不同类型的画作加深在场师生的理解。由此他得出推论,采用何种眼光瞭望"文学景观"对于"新的文学史"成为可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坂井洋史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既有理论、方法,又有思考、启发。报告结束后,张勇安教授对此次报告进行总结发言,董丽敏、杨位俭、周展安三位老师分别从对待文学史的态度、文学史的总体性及当下文学史观的建立等角度作了精彩点评。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讲座内容翔实,论证充分,对自己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文学院 金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