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8日18:30,我们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J楼方润华讲堂迎来了第四期"大咖面对面"访谈的嘉宾——郭毅可教授。郭教授现任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特聘教授,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计算机系教授、数据科学研究所所长,英国IDBS公司CIO,他的研究方向为数据分析与e-Science(科学研究信息化),发表文献近200篇,是当之无愧的学科领头人,同时也是分析自动化工作流系统的创始人,并作为主持人管理领导超过4000万英镑的国家科研项目。郭院长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是文革结束后国内第一批清华硕博连读的研究生,他在早年前程似锦之时踏上未知异国求学路,又用五年时间在帝国理工完成从讲师到教授的华丽转身,他玩转科研,也弄潮商海,享受学术,更享受生活。
郭院长言谈引人深思、又风趣幽默,尽显豁达坦率的大师风采,全场座无虚席,访谈气氛轻松随和。
谈"大数据"
主持人首先介绍了郭院长于今年10月在英国为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汇报。该汇报题为"一带一路战略影响及中国人口迁移",完美展示了大数据工作与社会及民生的结合,郭院长向彭丽媛女士赠送的别出心裁的礼物也让在场同学好奇不已,纷纷提问。
开场过后,郭院长首先向同学们解释了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的定义源自美国,郭院长指出,其实大数据并不神秘,只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人们获取数据的手段和方式越来越丰富和简易,这类新兴概念便应运而生。为了更进一步展现大数据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主办方准备了一张1987年郭院长在清华硕博连读期间的班级合影,玩了一个小小的猜谜游戏,经过一番仔细找寻,在场的同学不仅找出了郭院长,还找出了郭院长的夫人,气氛欢乐融洽。
谈学术之路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清华第一批博士研究生,郭院长在早年就远赴英国留学,谈到当时的经历,郭院长表示,当时也算机缘巧合。一开始他本没有出国留学的念头,但由于当时国内计算机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能够提供的相关技术资源也十分有限,因此郭院长才萌生了参加国际联合培养的念头。然而提出申请后却碰巧被安排到葡萄牙留学,经过权衡后他拒绝了这一安排,并用三百元(相当于当时三个月的工资)给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发了一封电报,表达了自己求学的愿望,并因此成功得到了远赴英吉利海峡留学的机会,这份勇气和魄力让人敬佩,更引发了大家对自身的思考。
1997年,博士后毕业后,郭院长留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担任讲师,并于2002年成为了帝国理工学院计算机系教授,面对英国高校严苛的职称制度,这样的成果让人惊叹。谈及这个"华丽转身"时,郭院长坦言,自己并非有超越常人的智商,也花了六年才完成PHD学位,只不过在这六年间,郭院长韬光养晦、苦心钻研,发表了29篇大数据研究相关的文章,为之后的学术研究和个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谈创业
在谈到大学生创业的问题时,郭院长说,如今国家政策导向、财力物力都大力支持,正是年轻人创业的好时机,并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当初辞职创业的经历。郭院长当时创业的初衷是想要通过亲身实践来学习资本主义的运作模式,同时也是为了将学术所得在产业中运用起来,郭院长更鼓励有意创业的同学通过自己的所学所想,找准方向并勇于尝试、积极探索。
谈上大
虽然在英国求学、工作多年,也在北京工作过,但郭院长依然一心挂念着自己的故乡——上海。郭院长说,自己与上海大学一直有缘,他在清华时的博士导师李三立院士是上大计算机学院的前任院长,自己也应邀做了多年特聘教授,因此今年接任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院长一职,也是郭院长遵从内心的选择。
而郭院长就任后,也为计算机学院带来了许多改革,他致力于为学院的老师同学们提供更加充实完善的资料,营造出更加自由的氛围,来帮助大家更加随性地思考和创造。"计算机是一个人造的虚拟世界,是自由的,在这个世界里人类可以无所不能,对于这一门科学来说,人类自己才是唯一的障碍",郭院长说,虽然计算机这一门学科本身具有高速更新换代的残酷性,但也意味着对其探索的永无止境,因此期望老师同学们不要以成败论英雄,而是能找准方向,大胆创新,让计算机学院发展成为有自己独创性的学院,为上海大学学科创新带来前沿力量。另外,通过和现场同学的交流,郭院长还提出,在未来,更希望能打破计算机学院与其他学院的专业屏障,加强各学院的合作交流,将各个学科融会贯通起来。
谈卓越
卓越,这两个字是郭院长完美履历的概括,也是郭院长言谈间展现出的风范和追求。郭院长谈到,中英两国教育最大的区别就是,英国孩子执着于各类竞技项目,中国孩子奔忙于各类考试,其实都是以争第一为目的,并无优劣之分,虽然路径不同,却都是追求卓越的过程。对郭院长来说,"卓越"二字,是自己毕生的追求,也是对学生们的殷切期望。"生活就是英寸之间的事情",郭院长说,人做事情最需要的,就是认真的态度,要不断地追求完善和完美,而不是耍小聪明偷懒,卓越的标准并非那么遥不可及,而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不断地战胜自己,虽然困难,却是享受人生最好的方式。
现场两名曾跟随郭院长赴英参与汇报项目的研究生同学也分享了这次项目的感受与收获,两位同学表示,师从郭院长,不仅学到了创新的学术思路、一丝不苟的处事态度,也感受到了郭院长亲切随和的人格魅力,更通过这次项目开阔了视野,得到了与更多人交流的机会,在思维碰撞中提升了自我,深刻体会了郭院长"执着、勇敢"的教诲。
而在提问环节,在场同学热情高涨、踊跃提问,而郭院长也耐心聆听每一位同学的问题,作出了耐心细致的回答,大家也从更多的角度感受到了郭院长的风范。在谈及家庭与事业的平衡时,郭院长谈及对夫人的感激,温情溢于言表;在谈及多年海外求学和工作经历时,又让同学们深深感受到了郭院长的爱国情怀;在谈及计算机学院的改革和建设时,郭院长表示提高计算机学院的毕业要求是为了让同学们能更努力地完善自己,以高标准来要求自身发展,做出上大人自己的成果来;在谈及大数据研究时,郭院长说,大数据是一种创新的工具,其研究和发展变化贯穿人类社会的每个领域,并借由比特币、信息坟墓等各种新兴研究作为例子,向大家介绍了互联网+可能为法律、医学、经济学等多个产业带来的变革风暴,郭院长的讲解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言谈间尽显玩转科研、享受学术的大师风采。
短短两个小时的访谈让人意犹未尽,而相信在与郭院长面对面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的,他对探索未知的热情,对超越自我的追求,对教书育人的用心,和享受生活的豁达坦然,都会对在场的同学们今后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