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其超,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自动化系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网络领域下的移动社交网络。硕士期间发表多篇高质量学术论文,其中几篇论文已被SCI期刊录用。读研期间获得国家奖学金、光华二等奖学金。许其超师兄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稳重,内敛,看上去书生气十足。硕士三年,他在科研的海洋中尽情翱翔,凭着不懈的努力和脚踏实地的态度,他收获了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他坚信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份收获,这份信念就像是照亮他前进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重视积累,厚积薄发
谈到学术,许其超说,最重要的莫过于夯实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做科研是一个厚积而薄发的过程,早期积累的过程非常重要。历史上所有成功的科学家一定具有的共同点,就是他们必须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心血。这是一条真理。实际上,无论社会上哪一种职业,要想成为本行业中的佼佼者,都必须付出比常人多的时间。
写一篇文章的过程有时候只需要几天,但前期的准备和构思却可能需要几个星期,几个月。许师兄说,他喜欢把比较重要的文献打印下来看,这些文献就有满满的一箱。科研论文的阅读水平是循序渐进的,一开始读这些文献,尤其是英文文献时,许师兄也感到非常吃力。但他没有因此而气馁,坚持每天花一定的时间读文献,并做好笔记,终于开始渐入佳境。看文献和书时,最忌讳的是浮躁,最重要的是方法。有些文章只需泛读,并做好整理和归纳,有些文章需要精读,只读几遍是不够的,需要读透,读烂。许师兄形容自己读这类文章的过程就像是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形容的武学境界,最开始时能够记住文中的所有内容,然后忘记百分之三十,接着忘记百分之五十,七十,最后完全忘记,但此时已经能够将知识融会贯通,转变成自己的东西。
大胆假设,小心验证
当谈到科研方法时,许师兄提到最多的几个词就是"大胆假设,小心验证"。当科研过程中遇到瓶颈,无法继续时,要记住两点,一是要不断创新,二是要重视团队的力量。许师兄说:"创新来源于生活,很多理论是不能在实验室中诞生的"。他研究的课题移动社交网络和现实生活密不可分,因此他养成了平时喜欢观察,爱好思考的习惯。比如说有一次他去买水果,便想到陌生人和熟人去买水果就会是两种情况,于是就把这个事例用在了论文中。许师兄提到"和他人交流有时往往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学术从来都不是单打独斗"。因此当他遇到困难时,都会求助于导师,求助于同伴,求助于师兄师姐们。通常在讨论的过程中都可以想到更好的点子,同时,实验室的学术氛围也因此而愈加浓厚。
他在做课题的过程中一直保持严谨,踏实的态度。重视任何一个细节,保证所有实验数据都是真实且可信的,确保所有的结论都是经过严格推导出的。不会只把成功的步骤或漂亮的结果记到实验记录里,因为有时候许多宝贵经验和意外发现就存在于这些真实,详尽的数据中。
感谢师恩,注重交流
当谈及研究生三年生涯中最想感谢的人是谁时,许其超毫不犹豫地说是自己的导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每一篇文章的收录,都要经过大量的斟酌修改,都离不开老师辛勤的付出、耐心的指导。许师兄表示,导师给了自己很多的帮助,从刚入学时帮助他尽快适应研究生生活,选择感兴趣的课题,到后来的不断指导自己做课题,提供写文章的意见,帮自己寻找好的期刊投稿,再到平时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关心。导师对待科研兢兢业业的态度也在潜移默化中激励着自己,成为自己人生中的榜样。
许其超说:"对学生而言,积极与导师沟通是必做的功课。"当带着某一问题与导师的及时沟通可能会拓展你的思路,给予你更多启示。
当问到他觉得科研中的乐趣是什么的时候,他回答说是成就感。做理论研究的过程的确是枯燥的,研究可能要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但在这个过程中,总会不断有所发现,看到自己辛苦几个月的成果,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他现在已经在张江高科找到了工作,并表示自己在工作岗位上也会保持这种热情。"尽力做好每一件事"就是许其超的人生格言,不管是作为一个学生做课题,还是作为一名员工。可能这就是许其超的可贵之处、成功之源与人格魅力之所在吧。不管何时,他一直不曾懈怠,踏踏实实得做好每一件事,相信他以后的路一定会越走越好!
机自学院研究生党总支 张雯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