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加强研究生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全面提升育人能力与研究生思政工作质量,帮助新任辅导员深入理解岗位职责、强化职业认同、提升育人能力,学校于10月举办新任研究生辅导员培训班,全体新进研究生专职辅导员和新聘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参加培训。
开班仪式


在正式培训前,举行了简短的开班仪式。理学院研究生专职辅导员代表叶静宜与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兼职辅导员代表施雯婧,分别以《情理开启心智,智慧滋养成长》《在陪伴中成长,在服务中担当》为题,分享了自己对辅导员角色的理解和对未来工作的思考。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魏宏在开班仪式上强调,高校辅导员队伍是高质量实施立德树人工程的重要力量,辅导员的工作既要“走心走新”,也要“走深走实”。在开展研究生思政工作中,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辅导员工作的高度与温度。准确把握政治方向,引导研究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同时要体现思政工作的温度,深入细致了解研究生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在润物无声中做好思想引领和服务关怀;二是要勤于淬炼内功,不断拓展辅导员工作的广度与深度。在工作中要善于适应时代之变,持续加强学习,打造过硬专业本领,创新工作方法,搭建多样平台,满足研究生多样化成长需求,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特点的研究生,开展精准化指导与服务。
接着,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魏宏老师为本年度新聘教师兼职辅导员颁发聘书、为新进专职辅导员颁发入职纪念;副部长席慧霞老师为新聘学生兼职辅导员颁发聘书。





课程回顾
本次培训聚焦研究生工作中的重点问题,围绕研究生党建、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校园安全稳定、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社区建设等主题,邀请相关职能部处老师带来精彩分享。

保卫处副处长王国正老师围绕研究生安全工作及建议带来专题分享,他为大家系统梳理了与研究生群体密切相关的安全事务办理流程,分享了在网络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政保安全等校园常见安全问题中的鲜活案例,同时,提供了避免安全问题发生的有效建议。他强调,校园安全守护需要各条线共同协作,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升安全意识,共建和谐校园。

心理辅导中心主任许静老师围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专题分享,她深入分析了研究生常见的压力来源,即学业压力、人际压力、经济压力、家庭压力、生涯压力、健康压力,建议辅导员可采用“新生入学适应性访谈标准化模板”,运用“倾听技术”“复述技术”“共情技术”“情感反映”“沟通技巧”“守门人技术”等技巧与学生开展谈心谈话工作,科学、系统地评估学生心理状态与潜在风险,与心理辅导中心专业力量一起,共同筑牢学生的心理防线。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席慧霞老师系统介绍了学校在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党建工作及学生事务方面的重点举措与成效。在辅导员队伍培养方面,学校着力构建系统化工作体系,借助系统化培训来夯实育人基本功,形成全链条培养模式,并依托常态化专题讲座与高端研修持续赋能;在研究生党建方面,着力打造浸润式红色主题教育,让价值引领“活”起来;在学生事务方面,重点完善资助育人体系,构建“奖、助、贷、补、免”五位一体的资助体系,为研究生专心学业、全面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周轶老师分析了当前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形势与背景,强调在新形势下坚持价值引领、服务学生成长需求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指出工作中需要加强文化浸润,抓好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的关键教育,构建体系化的育人模式,以提升思政工作的吸引力。同时,着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培育优良学风,通过系统化的竞赛体系建设与平台搭建,全面激发研究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吕宝川老师介绍了上海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建设理念与实践路径,指出学校积极构建了由学院力量、学生团队、校管人员、学生社团组成的“四支队伍”协同工作机制,通过专业学院辅导员进楼、学生自管会等多方联动,致力于把学生社区建设成为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育人平台,切实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上海大学2025年新任研究生辅导员培训既是一次“启程会”,更是一次“赋能课”,为新任辅导员们明晰了角色定位,激发了他们投身研究生思政工作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搭建多样化培训平台,助力其专业化成长发展,不断提升研究生辅导员队伍素质能力,为培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