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之基于超快拉曼光谱的光化学反应事件全景照像.jpg)
2017年6月9日上午,俄勒冈州立大学Chong FANG副教授访问理学院物理系,作了题为《基于超快拉曼光谱的光化学反应事件全景照像》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理学院物理系东方学者马国宏教授主持,物理系主任赵新洛教授,任伟教授等三十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并与Chong FANG教授做了深入的交流和沟通。
Chong Fang博士于2010年9月加入俄勒冈州立大学(OSU),担任化学助理教授。自2011年起,他是物理和材料科学系辅助研究生院,以及俄勒冈纳米科学和微技术研究所(ONAMI)研究员。他于2016年9月晋升为无限任职副教授。他从2007 - 2010年开始研制飞秒拉曼光谱。他在野生型GFP及其荧光机制方面的工作已于2009年11月刊登在"自然"杂志上。
在俄勒冈州,他的研究计划着重于分子系统的结构-功能关系,基于荧光蛋白的生物传感器-使微观细胞器可见,并且在生物工程和生物医学中具有巨大价值,金属-有机复合物是溶液以绿色和可持续的方式开发高质量薄膜的前体。他的先进的超快速光谱实验室捕获分子"电影"被安置在Linus鲍林科学中心,其中包括广泛的飞秒激光拉曼,瞬态吸收,二维红外到时间分辨三次谐波生成的非线性光谱装置。
报告中,Chong Fang副教授首先介绍了超快受激拉曼光谱的背景,并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利用飞秒激光进行超快受激拉曼光谱进行前沿科研工作的机理,随后他系统地介绍了其课题组近期的科研成果与进展,主要集中在可调谐飞秒激光拉曼光谱(FSRS),光致酸性吡喃和绿色荧光蛋白(GFP)发色团的模型系统,揭示了激发态质子转移(ESPT)与环状扭曲运动竞争。通过Chong Fang副教授的系统介绍,同学们对利用飞秒激进行超快受激拉曼光谱研究生物分子瞬态震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报告在师生们积极的互动问答中圆满结束。
讲座结束后,马国宏,赵新洛等老师与Chong Fang副教授做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Chong Fang副教授在参观了理学院物理系超快光子学实验室后,对相关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宝贵建议。
理学院物理系 刘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