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9日14时,在上海大学宝山东校区材料学院B楼520会议室成功举办了第八期"名师讲坛"讲座活动。本次活动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上海大学电子信息材料系主任高彦峰教授作为演讲嘉宾,来为同学们讲述"我们为什么做科研"。本次讲坛现场气氛异常热烈,不仅座无虚席,更有许多同学没有座位却仍坚持站着听完高老师带来的整场报告。
高彦峰教授是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获得者。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编辑英文专著2部,为6部书籍撰写专章,获邀撰写综述论文6篇。申请发明专利已授权70余项;曾入选上海大学第三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上海市科教党委优秀党员和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师德标兵等。
高老师以"创新"为主题,讲述了国内外经济、科技等方面近百年来的发展状况,对新时代研究生应树立有创新精神给予了宝贵的意见。高教授演讲的主要内容分为:创新是时代的选择、创新是个人发展的需要、如何创新三个方面。首先基于历史观,从中美的竞争中对"创新是时代的选择"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其次,对于中国创新,要从数量积累走向质量升级。高教授指出,在中国专利技术的数量非常多,但真正质量高的专利技术却少之又少,而对于低质量的专利技术,实际使用价值并不大,相反国家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保护这些专利技术,两者之间并不成正比。同样,对于学术论文,中国研发费用总支出和论文数量居世界第二,但论文质量却有待商榷。高教授对高校研究生批判性的指出,如果仅仅是为了凑论文达到毕业要求,那基本上没有任何价值,并且鼓励高校研究生应努力发表一些有影响、有价值的学术论文。高教授指出,创新是个人发展的需要,而90后的研究生是创新的新生力量,并深切表达了对当代研究生的殷切期望,希望当代研究生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发挥创造力,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最后,高教授以世界名校的校训对如何创新进行了详细的讲述,给予在场的同学以极大的启迪,同学们受益匪浅。高老师还以改革开放40周年来的发展,再次表达了"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当代青年都应树立有创新精神,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随后的问答交流环节中,高教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专业的解答,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高教授近年来积极倡导并努力践行"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认认真真做学问"的做人、做事、做学问的要求,而这也正是创新所需要的基本素养和精神。听完此次报告,增强了同学们对科学研究的信心,相信同学们定能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脚踏实地,为祖国的富强发展做出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