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上海大学“泮池研学”暨哲学论坛系列:“社会认知:历史、进路与现状”

创建时间:  2015/06/23  董芳源   浏览次数:   返回

2015年6月18日上午9点30分,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校本部B409会议室,毕业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师从现象学家Dan Zahavi教授的罗志达博士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社会认知:历史、进路与现状"。罗志达博士主要从事同情现象学、社会认知以及具身性认知等领域的研究。本次讲座由社科学院吴德勤教授主持,社科学院部分学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在本次讲座中,罗志达博士首先回顾社会认知的词源历史,分析它在早期素朴心理学中的问题形态和解决方案,包括外部世界、自身和他人的方面;其次,主要介绍社会认知主要的两种进路(理论理论与模仿理论)的基本直观、理论设定及其内在困难,并介绍新近由A. Goldman提出的混合理论及其衍生形态,在第三部分介绍近年兴起的第三条进路,也即受现象学启发的直接感知理论。并解释了人脑中镜像神经元,具有视觉思维和直观本质的特性,通过观察、解释和对未来做出预期来理解人类思维的能力。
报告结束后,罗博士与我校师生进行现场互动。为师生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也让这场学术报告取得了更深更大的成功。学术氛围浓重,此次"泮池言学"之社科论坛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效果。
                                    社科学院14级研究生会 蒋丰一

上一条:美术学院“泮池言学”第三十一讲:"脆弱与坚强"--玻璃绘画艺术的前世今生

下一条:理学院“泮池言学”——更高,更快,更强—锂电池材料研究进展@USTC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