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中美经济比较"专题讲座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东区经管大楼520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由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长滩分校侯维忠教授担任主讲人,上海大学经济学院各专业研究生踊跃参加。
侯维忠教授于1989年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其研究领域涉及中国经济(包括经济史)、劳动经济学及国际贸易与金融,曾撰写并发表多篇论文和专著。侯教授曾担任普渡大学和东吴大学的客座教授。在简单的自我介绍结束后,此次讲座正式开始。
侯教授主要以表格的形式,通过中美两国2011年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的对比,发现中美经济存在的差异,进而提出合理建议。2011年美国农业占GDP比重为1.2%,中国为10%,相应的中国从事农业的人口比重为36.7%,而美国从事农业的就业人口比重仅为0.7%,数据上巨大的差异暴露出中国农业技术科技化的不足,而且在分析了中美两国第二和第三产业的数据后,侯教授进一步得出了美国三大产业比重与各个产业就业人口比重的配比更合理的结论。
接着,侯教授介绍了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指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介于0~1之间,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大于这一数值容易出现社会动荡。2011年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统计中美两国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48、0.45,而根据侯教授介绍,中国基尼系数可能会更高,对此他也表示十分担忧。
最后,侯教授引入了劳动依赖度(Dependency Ratio)的概念,即1-14岁的人口数与65岁以上人口数之和占15-64岁人口的比重。尽管中国现在的劳动依赖度仅为36.9%,但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据预测到2035年将达到现在日本的程度,接近54%,而到2050年人口依赖度将达到63%,其中老人依赖度为38%,侯教授随即引导现场同学思考届时政府将如何应对巨大的医疗费用的问题。侯教授预测,到2015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将为负,同时提出了路易斯拐点的问题,为他的下一场讲座埋下了伏笔。
讲座尾声,侯教授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相关问题,鼓励同学们在研究时应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要完全依赖美国学者的研究模型,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候教授的讲解深入浅出、幽默诙谐,引发了同学们对中美经济问题的积极思考和探究。侯教授的下一场讲座将如期举行,敬请关注!
经济学院研究生会 崔文成